概要:3. 课文难点讨论联系本文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成为一个有德性的真正的人。答:在作者看来,自然对生命的过错在于制造了残忍的利己主义,它当然也教导了生物以爱和帮助,但是生物并没有给以珍惜,从而不能和其他生命“休戚与共”。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摆脱无知,完善自己的德性,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4. 相关评论① 魏德东《论施韦泽的“敬畏生命”理念——兼与佛教“不杀生”戒比较》中提到“阿尔贝特·施韦泽是现代西方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家,他创立的以“敬畏生命”为核心的生命伦理学是当今世界和平运动、环保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② 矫海霞《试论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兼与道家“道法自然”思想比较》中提到史怀泽“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时指出,“在20世纪以来全球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史怀泽从生命的相互联系中,看到人不能再妄自尊大,提出了敬畏一切生命的思想理念,契合了时机,这是他获得崇高声誉的社会背景。”“它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世界绿色运动和生态伦理提供新的思想基础。”七、练习1.选择题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史怀泽的作品是( )A.《原始森林的边缘》 B
《敬畏生命》教案及练习,标签: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3. 课文难点讨论
联系本文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成为一个有德性的真正的人。
答:在作者看来,自然对生命的过错在于制造了残忍的利己主义,它当然也教导了生物以爱和帮助,但是生物并没有给以珍惜,从而不能和其他生命“休戚与共”。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摆脱无知,完善自己的德性,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4. 相关评论
① 魏德东《论施韦泽的“敬畏生命”理念——兼与佛教“不杀生”戒比较》中提到“阿尔贝特·施韦泽是现代西方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家,他创立的以“敬畏生命”为核心的生命伦理学是当今世界和平运动、环保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
② 矫海霞《试论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兼与道家“道法自然”思想比较》中提到史怀泽“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时指出,“在20世纪以来全球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史怀泽从生命的相互联系中,看到人不能再妄自尊大,提出了敬畏一切生命的思想理念,契合了时机,这是他获得崇高声誉的社会背景。”“它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世界绿色运动和生态伦理提供新的思想基础。”
七、练习
1.选择题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史怀泽的作品是( )
A.《原始森林的边缘》 B.《文明的哲学》
C.《拯救与逍遥》 D.《非洲杂记》
答案:C
2.填空题
阿尔贝特·史怀泽(1875—1965,又译施韦泽) 法国 神学家, 哲学博士 ,医生。曾获1952年度 诺贝尔和平奖 。主要作品有: 《敬畏生命》 、 《原始森林的边缘》 ,等等。
3.简答题
谈谈你对“这与你们的灵魂有关”这句话的看法。
答:“敬畏生命”关乎到对人的自身灵魂的健全和完善。
八、研习与思考
作者从伦理角度提出了“敬畏生命”这一概念,你觉得应该怎样理解它和生命的休戚与共之间的联系?
答:作者肯定人作为最高的生命能够认识到敬畏生命和生命的休戚与共,从而摆脱无知。作者所提出自然律与道德律的统一,可以看作是人的认识与上帝观念的统一。作者提出要做到这些在于我们人类对“德性”的保护,对“德性”的培育在于必须避免作者提到的四种诱惑,最终成为清醒敏锐、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这种人才能获得内在的幸福。“敬畏生命”的概念是和所有生命的彼此之间的休戚与共紧密联系的,前者是核心理念,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说明,同时也是具体的行为指向。
九、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1. 作者照片,见本文PPT
2. 作者作品封面,见本文PPT
十、延伸阅读
试论史怀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兼与道家“道法自然”思想比较
本世纪伟大的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泽(又译施韦泽,1875—1965)通过对人类戕害生命的卑劣行径的检讨和反省,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已成为当今世界绿色运动、生态伦理的重要思想来源。他指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的重要意义,认为只有保护和尊重生命,人类才能拯救自己。本文拟从“敬畏生命”的含义、理论基础等方面分析这一伦理思想,同时将这一思想与我国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加以比较,以此印证史怀泽生态伦理学的普遍人性基础,进而展现“敬畏生命”思想和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
“敬畏生命”的基本含义是:不仅对人的生命,而且对一切生物的生命,都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史怀泽认为“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1](P9)他所指的生命既包括人的生命,也包括其他生物的生命。把伦理的范围扩展到一切动植物,是史怀泽“敬畏生命”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绿色运动和生态伦理的重要思想来源。他认为,“只涉及人对人关系的伦理学是不完整的,从而也不可能具有充分的伦理动能。”[1](P8)“实际上,伦理与人对所有存在于他的范围之内的生命的行为有关。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1](P9)人若不懂得敬畏生命,就难免会陷入利己主义之中,利己主义膨胀就必然造成屠杀生命的恶果,就会让生命生活在黑暗之中。因此,“只有体验到对一切生命负有无限责任的伦理才有思想根据。”[1](P9)而一旦敬畏生命的伦理准则确立起来以后,那么人们由于对生命怀持敬畏之心,就会与一切存在于我们范围之内的生命发生联系,对一切生命予以尊重,并关心它们的命运,在危难之中救助它们。这与只涉及人的伦理学相比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活力。“由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我们与宇宙建立了一种精神关系。我们由此而体验到的内心生活,给予我们创造一种精神的、伦理的文化的意志和能力,这种文化将使我们以一种比过去更高的方式生存和活动于世。由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我们成了另一种人。”[1](P8)
史怀泽“敬畏生命”的思想源于他长期以来对西方近代文明的不满。西方思想史长期以来都以人类自身为中心,反映在观念中就是过分强调人类的主体性。从古希腊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又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2]到康德的“人就是目的本身”,人的目的是绝对的价值。再到尼采的“上帝已死”,人的时代已然来临。这种人类自我中心主义逐渐成为人们的主导意识,人类成为世界的中心,甚至成为世界的主宰。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伴随着人的实践能力的增长,人类对地球的宰割和蹂躏越发肆无忌惮。人类普遍乐观地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可以征服世界。但20世纪人类的发展打破了这种盲目的乐观,对大自然和其他生命的藐视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史怀泽的“敬畏生命”思想由此应运而生并获得了广泛的反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敬畏生命》教案2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