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登岳阳楼》学案5(教案)» 正文

《登岳阳楼》学案5(教案)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64

概要:登岳阳楼【年代】盛唐【作者】杜甫【体裁】五言律诗【出自】《杜工部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青少年时期度过了“读书破万卷”的生活,并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安史之乱后,经过流亡、被俘、出逃、出仕、被贬,最后病死于湖南湘江中那条与他相依数年的破船上。杜甫的早期经历使他对统治者的罪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结合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地社会生活,他的诗歌被后世誉为“诗史”。在艺术形式上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二、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

《登岳阳楼》学案5(教案),标签: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登岳阳楼

【年代】盛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言律诗

【出自】《杜工部集》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湖北襄阳,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出生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青少年时期度过了“读书破万卷”的生活,并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安史之乱后,经过流亡、被俘、出逃、出仕、被贬,最后病死于湖南湘江中那条与他相依数年的破船上。杜甫的早期经历使他对统治者的罪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因而他的诗歌总是紧密结合时事,较全面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地社会生活,他的诗歌被后世誉为“诗史”。在艺术形式上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二、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 

三、注释

①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④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⑤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⑥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⑦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⑧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四、译文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五、诗歌赏析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参考:  昔闻:渴望向往已久,今上:如愿以偿甚喜

      今昔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但是,早就听说洞庭湖水的壮阔浩渺,岳阳楼的雄伟壮观,时至今日漂泊半生才得以登上,多多少少又有点沉郁之感。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参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  

比较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  

比较: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    “字” 指书信,无 “一”字,可见杜甫当时的寂寞与无助,又见当时国内战乱,亲朋好友四处逃散,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正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春望》)。“老”,显示人生的无奈,“病”,显示诗人的不幸,“舟”,让人想到水,由水又让人产生 “飘零”之感,“孤”字又频添一份凄凉,“无”与“有”强烈对比,震撼人心,让人倍感辛酸而又心碎。

      国家战事连连,朋友音讯皆无,自己年老多病,无以为靠,居无定所,孤舟相伴,沿江漂流,正如诗人自己在《旅夜抒怀》中所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1] [2]  下一页


Tag: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学案5(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