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论语》十则·学案及答案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正文

《论语》十则·学案及答案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92

概要:第10课 《论语》十则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2、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并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学习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学习难点1、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儒家文化的魅力。2、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__________和 的言行的一部书,共 篇。(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 ,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凋( ) 诲女( )( ) 恕( ) 焉( )

《论语》十则·学案及答案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标签: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10课  《论语》十则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警句。

2、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并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

1、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儒家文化的魅力。

2、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一、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__________和                的言行的一部书,共      篇。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 ,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凋(    )     诲女(    )(    ) 

恕(    )    焉(    )     是知也(     )     弘毅(    )

3、下面句子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                     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背诵全文,积累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做好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

1、“学而”章是《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2、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孔子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3、《论语》“诲汝”章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5.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对文中语句进行归类。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个人修养:

三、课外作业

一)课内精读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⑸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6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⑷温故而知新(      )

⑸学而不思则罔(        )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          )

2.《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3分)

3.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          、        。(3分)

4.曾子经常反思的一些事是什么?(5分)

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5分)

6.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论语》十则·学案及答案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