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木兰诗 《乐府诗集》南北朝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写法:详略得当思考:1、你觉得花木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古诗词复习,标签: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木兰诗 《乐府诗集》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写法:详略得当
思考:1、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答: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第3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答:并不繁琐。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3、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答: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4、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答: 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5、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山中杂诗 吴均 南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作者简介】(469-520)南北朝梁代文学家。诗文清新秀逸,工于描山状水。时称“吴均体”。
中心思想: 本诗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对偶
思考:这首诗写的是 黄昏 的时候山中幽静的环境,写景采用了 拟人 手法,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变现了诗人 恬静悠闲 的心情。最富有情趣的两句诗是: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王维(701 年-761 年),字摩诘(jié、jí),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又迁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五年奉命出塞,为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此后半官半隐居。外号“诗佛”。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
中心思想: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现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思考:
1、 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
答:“幽篁”是指幽深的竹林。“长啸”长声呼啸。
2、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中心思想:描写了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表达了诗人初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之情。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对偶
思考: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 C )
A、第一句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第二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示秋夜行船。
B、第三、四句写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乍离故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C、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分别为峨眉山、平羌、清溪、渝州、重庆,构思精巧,不着痕迹。
D、全诗抒写了对峨眉山月深沉而亲切的思念,流露出对家乡蜀地山水的热爱之情。
2、点明了诗人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诗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中心思想:这首诗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用典
思考:
1、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飞”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两字形象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上一篇:《邓稼先》导学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