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山海经》,可不要小看这本书啊,它素有“天下第一奇书”的美誉,书中有许多神秘奇异之图。(手持一本《山海经》向学生展示书中插图)有意思吧!想拥有一本吗? 生:想! 师:鲁迅小的时候和大家一样,也渴望能拥有一部《山海经》,那他的愿望是如何得到满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板书: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谁? 生:鲁迅(师板书) 师:刚才我们对《山海经》这部书已是略知一二了,那阿长又是谁呢?请大家浏览课文并筛选出相关信息说一下阿长的真实姓名、外貌和家庭情况。当然了,大家还要注意掌握一下生字词。过一会,我们看谁能把阿长的情况介绍得全面准确,把生字词掌握得扎实牢固。开始! 学生浏览课文,完成相关任务。 师:先来看一下我的“非常7+1”,八个字词。 (学生读卡片上的字词) 师:掌握得非常好。那再来看一下阿长的基本情况,她的真实姓名是什么? 生:叫做什么姑娘的,祖母叫她阿长,鲁迅叫她长妈妈,憎恶她时也叫她阿长。 师:反正绕来绕去,她就没有一个真实的姓名。那我就有一个疑问,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什么阿长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2,标签: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山海经》,可不要小看这本书啊,它素有“天下第一奇书”的美誉,书中有许多神秘奇异之图。(手持一本《山海经》向学生展示书中插图)有意思吧!想拥有一本吗?
生:想!
师:鲁迅小的时候和大家一样,也渴望能拥有一部《山海经》,那他的愿望是如何得到满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板书: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谁?
生:鲁迅(师板书)
师:刚才我们对《山海经》这部书已是略知一二了,那阿长又是谁呢?请大家浏览课文并筛选出相关信息说一下阿长的真实姓名、外貌和家庭情况。当然了,大家还要注意掌握一下生字词。过一会,我们看谁能把阿长的情况介绍得全面准确,把生字词掌握得扎实牢固。开始!
学生浏览课文,完成相关任务。
师:先来看一下我的“非常7+
(学生读卡片上的字词)
师:掌握得非常好。那再来看一下阿长的基本情况,她的真实姓名是什么?
生:叫做什么姑娘的,祖母叫她阿长,鲁迅叫她长妈妈,憎恶她时也叫她阿长。
师:反正绕来绕去,她就没有一个真实的姓名。那我就有一个疑问,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什么阿长在这个世界是走了一遭,连个真实的姓名都没留下?
生思考后回答:没什么人记得她,普通卑微,不被人重视。
师:其实,在鲁迅的作品里这是常见的现象。比如阿Q,一听我们就知道这不是一个真实的姓名;再比如孔乙己,听着倒像是个人名,但实际上这也仅仅是一个绰号而已。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普通得、卑微得连个名字都没有。阿长的外貌和家庭情况文中倒是有所体现,谁来说一下?
生:有一个过继的儿子;青年守寡的孤孀。
师:这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了一下阿长的家庭,通过介绍我们知道阿长是一非常不幸的人。谁来说一下她的外貌?
生:她生得黄胖而矮。
生:生得不好看;颈子上有许多炙疮疤。
师:由此,你可以推测到阿长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生:经过了战争年代。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颈子上有许多炙疮疤。
师:炙疮疤是生病时留下来的,不是战争的伤痕。
生:非常贫穷,靠当保姆来养家。
师:对,若是很富有可能就雇保姆而不是当保姆了。推测得很有道理。文章开头说:“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那今天,大家也不妨“阔气”一把,假如你也要请一名保姆,你愿意聘请阿长吗?为什么?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依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开始。
生读课文
师:愿意聘请阿长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相当多,看来阿长还是很有人缘的。不愿意的请举手。
师:也有一部分同学不同意,那我们先来问问同意的同学吧,你为什么愿意?
生:阿长给我讲故事,还给我买书,对我很关心,我觉得她很好。
师:阿长买了什么书?
生:三哼经
师:也就是刚才我们看的《山海经》。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一部分包含着深情,写得确实精彩。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19到29段,读完后,我找同学来回答一个问题,只有读得认真才能答出问题,只有读得仔细才能答得精彩。开始!
生读
师:谁能告诉我,阿长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能回答吗?
生:不能,文中没写。
师:那我们不妨再现一下阿长买书的过程,假如你是阿长,(指定一名学生)你走进了一家书店,售货员就要问你了:“请问你要买什么书呀?”
生:我买“三哼经”。
师:“三哼经”?稀奇,没听说过,你到别处去看看吧!于是你(指名学生)又走在了大街上,东找找西找找,终于又找到了一家,售货员还是要问呀,请问你要买什么书?
生:三哼经。
师:“三哼经”?我们这里只有《三字经》,没有“三哼经”,您到再到别处问问吧。(稍顿)看来,仅凭“三哼经”这三个字是买不到书的。于是阿长就得想办法,谁来给阿长出出主意?
生:阿长对售货员说:“我要的书里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在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师:真聪明!通过书名买不到可以描述书中的内容。大家不要认为阿长什么都不知道,她对《山海经》还是有所了解的,不信请看第22段。注意听我读,听听我读得有没有问题。(师读,故意删掉“太”“连”“向来”“都”。)我读得有问题吗?
生:没说“连”字。
生:没说“太”“都”。
生:没说“向来”。
师:我觉得去掉这几字我觉得没什么影响啊,谁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生:我认为只有加上这几个字才能表现出鲁迅对《山海经》的渴望。
师: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这一点?
生:“太”字
师:对,“太过于念念不忘了”。
生:“向来”、“连”字能表现出阿长对我的关爱。
师:对,阿长很热心。
生:“都”字说明鲁迅对《山海经》很了解。
师:很有道理。作者也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倾诉的对象,把心里所有的心事都对她说了。阿长肯定也细细地记着迅哥的话,于是当她走进书店买书时她就可以向售货员描述书中的内容。售货员听后,可能会说:“有这么一本书吗?我找找看吧!”找来找去没有找到,(指一名学生)这本书到底有还是没有呢?
生:有
师:你不想难为阿长了,那就有吧!于是阿长终于得到了这部书,那阿长会有什么心情?
生:高兴。
师:于是阿长一见到迅哥儿,就将这书递给了他,高兴地说——
上一篇:《爱莲说》课堂实录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