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阿长与《山海经》优质课教案16» 正文

阿长与《山海经》优质课教案16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401

概要:兆麟初级中学初二学年语文学科学案课题: 《阿长与<山海经>》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第一周学案编号: 8-1-1-A 主备人:侯晓林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有关字词了解文学常识。2、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3、整体把握课文,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深厚感情。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人性美。4.教学重点:透过文章平和含蓄的语言, 文章深刻隽永的意蕴。5.教学难点:通过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深入了解长妈妈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一、导入语:同学们,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鲁迅的一篇散文叫《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作者写到了美女蛇故事的惊险、有趣、生动。大家还有印象吗?同时,在文章中鲁迅还提到了一个人,谁?没错!就是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

阿长与《山海经》优质课教案16,标签: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兆麟初级中学初二学年语文学科学案

课题: 《阿长与<山海经>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第一周

学案编号: 8-1-1-A                  主备人:侯晓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有关字词了解文学常识。

2、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3、整体把握课文,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深厚感情。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人性美。

4.教学重点:透过文章平和含蓄的语言, 文章深刻隽永的意蕴。

5.教学难点:通过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深入了解长妈妈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一、导入语:

同学们,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鲁迅的一篇散文叫《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作者写到了美女蛇故事的惊险、有趣、生动。大家还有印象吗?同时,在文章中鲁迅还提到了一个人,谁?没错!就是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与长妈妈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说长妈妈对鲁迅今后的写作有着一定的影响,在鲁迅的许多文章中,我们都可以找到阿长的影子。那么,阿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

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

2、走近鲁迅及《朝花夕拾》

(1)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率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他是 我国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 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说《彷徨》、《呐喊》、散文《朝花夕拾》、诗歌《野草》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散文《风筝》。

选自《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散文, 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他在《小引》中写道: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3、走进阿长及《山海经》

阿长简介  
阿长(?——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只是众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去,直至临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病,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其实,这个自浦东的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个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鹤照的说法:章庆福的老婆阮氏——“庆太婆”才是真正的长妈妈,只是听惯了,也把浦东的那位叫做长妈妈。不过,笔者曾特地为此函询周建人夫妇,回答是否定的意见,周作人日记里的“章妈”也是浦东的那位长妈妈死后才雇佣的。  
四、《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3、字词检测

(1)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疏懒    霹雳  

孤孀  惧惮   粗拙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震悚     惶急   诘问    渴慕    深不可测:

3、感知文章内容

(1)请同学们速度文章,思考文章围绕“阿长”写了些什么?重点写的是什么?然后试着以此为提刚来复述文章

明确:文章先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貌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他懂得了许多“我所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吃福橘,人死了要说“去了”等;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还给“我”买《山海经》。其中的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复述要点提示:称呼的来历;“长妈妈”的一些坏毛病;“长妈妈”的一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买回《山海经》等。

五、课堂检测

本课字词听写注音

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深入了解长妈妈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 认真体会阿长买《山海经》一部分。

一、从课文叙述事件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对他不好的习惯,我最先是“憎恶”“讨厌”的;当听到“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神力”

;但当“阿长”踩死隐鼠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长妈妈”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新的敬意,认为他“确有伟大神力”

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得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使得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1] [2]  下一页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优质课教案16》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