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3、古今异义: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4、句式: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文言文中一种宾语前置的句式。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六)分析课文,整体感知。1.鉴赏古代散文,要强调朗读,要以阅读为基础。读懂是前提,然后才能走进作者创造的意境,联想想象,体会作品内涵,与作者同悲同喜。齐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并且尝试概括作者的感情。教师在学生复述过程中不断的加以补充讲解,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够逐渐理清思路,揣摩文意。2.明确:《祭十二郎文》全文共十二个自然段,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格式,正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写祭文的时间,叔侄关系、远奠的方式。用第二人称写法,如与亡者衔哀面语,虽说此段是祭文固定格式,但饱含深情至哀,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第一部分:2、3两自然段,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第2自然段诉说自己的家世的不幸,在不幸中叔侄二人“未尝一日相离”,情同手足。第3自然段回忆与十二郎离别后的三次见面和三次见面未果的经历,痛惜成年后二人离聚不定,竟成永诀,为此抱恨终身。第二部分:4至9自然段,写十二郎之死。第4自然段哀叹自己
《祭十二郎文》教案7,标签:人教版高四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3、古今异义: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4、句式: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文言文中一种宾语前置的句式。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六)分析课文,整体感知。1.鉴赏古代散文,要强调朗读,要以阅读为基础。读懂是前提,然后才能走进作者创造的意境,联想想象,体会作品内涵,与作者同悲同喜。齐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并且尝试概括作者的感情。教师在学生复述过程中不断的加以补充讲解,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够逐渐理清思路,揣摩文意。2.明确:《祭十二郎文》全文共十二个自然段,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格式,正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写祭文的时间,叔侄关系、远奠的方式。用第二人称写法,如与亡者衔哀面语,虽说此段是祭文固定格式,但饱含深情至哀,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第一部分:2、3两自然段,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第2自然段诉说自己的家世的不幸,在不幸中叔侄二人“未尝一日相离”,情同手足。第3自然段回忆与十二郎离别后的三次见面和三次见面未果的经历,痛惜成年后二人离聚不定,竟成永诀,为此抱恨终身。第二部分:4至9自然段,写十二郎之死。第4自然段哀叹自己未老先衰本该早死而未死,十二郎年少康强,不该早死而竟死,两相对照极度悲哀。第5自然段倾诉自己遭受巨大打击精神恍惚,对十二郎的死不愿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惨烈心情。第6段表达自己希望“从汝而死”,死后与侄儿相见的愿望,倾诉视死为幸的至悲至痛。
第7自然段联想到自己的和侄儿的孩子,说他们难以健康成长,悲痛至极连忌讳和不吉利都不顾及了。第8自然段推断侄儿猝然而死的病由,倾诉自己“未始以为忧”的痛悔之情。第9自然段推测侄儿的死期,倾诉自己不能确知侄儿死期的悲哀。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至篇末,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第10自然段吊慰遗孤,为侄儿安排身后事,告慰侄儿在天之灵。第11自然段为侄儿的死而归罪自己,恸哭长号,告诉侄儿自己已是万念惧灰,仅存替侄儿教子嫁女的心愿而已。第12自然段全文结束,“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为侄儿的死而痛伤不已。”(七)体味抒情色彩集体朗读5、10自然段(联系课后练习二),诵读时要注意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感情来。明确:第五自然段是作者得到侄儿猝死消息的一段,作者连用了三个“邪”,三个“也”和三个“乎”和五个“矣”来抒发感慨,表示不愿意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又不得不相信的矛盾心理。本文在一些语句中连用的这些连词和语气词,其作用:1、 加重语气,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2、 可以押韵和增强文章的节奏,从而增强作品的感人力量。(八)总结全文12段环环相扣,以悲痛之情为线索组织全文,体现思路的发展,先回忆叔侄相依为命,感情至深,这是前提;接着围绕侄儿的死叙写自己的惶惑、痛悔和强烈的感情震荡,为高潮奠定基础;最后诉说自己的心迹,在恸哭长号中伤痛之情达到高潮。全文写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读后令人潸然泪下。(九)作业1、仔细朗读课文,体味作者情感的感人力量。并且反复阅读抒情段落。2、完成《课课达标》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2、在诵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真切的亲情。教学过程:(一)检查朗读。抽查学生个读,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去朗读。其他学生体会文中情感。(二)体会文中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感人效果1、提问: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明确:(1)少年孤苦:吾少孤 惟兄嫂是依 零丁孤苦 两世一身,形只影单 在孙惟汝,在子惟吾(2)为了谋生聚少离多: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3)未老先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牙齿动摇我自今年来,苍苍者与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4)子女年幼: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2、本文以抒情为主,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看看有没有标志性的词语。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四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四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四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