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荷蓧丈人》教学方案» 正文

《荷蓧丈人》教学方案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五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02

概要:江苏省东台中学 王兆平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孔子和丈人(隐士)不同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并略加分析比较。 二、巩固本册第五单元所学“词的活用”有关知识,依据第六单元知识和训练的要求,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的特点,提高文言断句的能力。教学设想: 一、文言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古汉语字词解译上,而要努力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二、根据课文短小精悍的特点,对课文的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以增大教学的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 三、尽可能引导学生根据初中学过的《〈论语〉六则》中有关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去研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和《论语》。同学们,公元前551年前后,世界几大文明古国先后诞生了对人类历史有着巨大贡献的伟人:释加牟尼、苏格拉底和孔子(加黑者为板书内容,下同)。他们的问世,将人类文化推向新的起点,并且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发展,直到今天。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今年是孔子诞生2550周年,他的一生有两件值得人们仰慕的大

《荷蓧丈人》教学方案,标签: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江苏省东台中学  王兆平

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孔子和丈人(隐士)不同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并略加分析比较。

    二、巩固本册第五单元所学“词的活用”有关知识,依据第六单元知识和训练的要求,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的特点,提高文言断句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文言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古汉语字词解译上,而要努力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二、根据课文短小精悍的特点,对课文的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延伸,以增大教学的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

    三、尽可能引导学生根据初中学过的《〈论语〉六则》中有关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去研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和《论语》。

同学们,公元前551年前后,世界几大文明古国先后诞生了对人类历史有着巨大贡献的伟人:释加牟尼、苏格拉底和孔子(加黑者为板书内容,下同)。他们的问世,将人类文化推向新的起点,并且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发展,直到今天。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今年是孔子诞生2550周年,他的一生有两件值得人们仰慕的大事:“杏坛讲学”(而立之后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有弟子3000人,贤者72人,形成了儒家学派)和“周游列国”(耳顺前后十四年,步及七八个国家,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可总是不得志,不受重用)。

一部《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许多优秀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指明学生根据课文注释介绍《论语》),其中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有许多许多。同学们初中阶段曾学过《〈论语〉六则》,谁能为大家背诵几条或几句?这些都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言论,对我们很有指导作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孔子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的篇章——《荷蓧丈人》。它跟《〈论语〉六则》中“子贡曰”一章相同,不是语录体,而是对话体,可以认为是对话体的议论文。

二、揭示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略见上述教学目标和设想),解题。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曾经历过许多困难,与隐士发生过多次冲突。何谓隐士?就是有才能而不出来做官的人,这些人看到时代的黑暗,采取了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逃逸山林,超然独立,不问天下治乱,只求在乱世中洁身自好。

三、指导学生给《史记·孔子世家》选段断句。

在学习课文《荷蓧丈人》之前,先请同学们给《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同一件事的语段加标点。

    他 日 子 路 行 遇 荷 蓧 丈 人 曰 子 见 夫 子 乎 丈 人 曰 四 体 不 勤 五 谷 不 分 孰 为 夫 子 植 其 杖 而 芸 子 路 以 告 孔 子 曰 隐 者 也 复 往 则 亡

评讲学生句读的情况,并说明句读在学习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四、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从表达方式、内容以及句读等三方面跟课文略加比较。

1.表达方式:《孔子世家》选段纯乎为记叙,课文先记叙后议论;

2.内容:《孔子世家》选段少了课文中的两段:①丈人盛情款待子路的情节;②“子路曰”议论的一段。

3.辨析一处相异的标点:《孔子世家》选段中“复往,则亡。”课文“至则行矣。”课文的一处也应句读为“至,则行矣。”如果不改标点,就要将此句中的“至”理解为“则行矣”的状语。

五、要求学生借助注释通读课文,并根据下列阅读要求,大体把握内容。

    学生自读或集体诵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

    1.课文写了几个人物?人物的情态怎样?

    2.涉及哪些事件?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3.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立场观念又是什么?

    小结并行成完整的板书(略,见附录(1)板书)。

六、落实一些字的读音及意思,指认词的活用、通假字和特殊句式等,进而释译课文。

(一)提讲几个字的读音。

        荷hè    蓧diào    食sì    见xiàn

    这些读法,我们在其它课文中也曾见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

①遂率子孙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②谨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③风吹草低牛羊。(《刺勒川》)

    读法虽然一样,但其意思和课文不尽相同,需要知道比较。

    (二)指认几个实词的活用。

       ①子路从而            后,名词活用为动词,落在后面。

       ②杀鸡为黍而之        食,动词的使动用法,给……吃。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五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五册语文教案
》《《荷蓧丈人》教学方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