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报人邵飘萍》《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教学设计» 正文

《报人邵飘萍》《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教学设计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10

概要: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邵飘萍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后明确):邵飘萍具有作为记者的敏感,他时刻保持搜索新闻的准备。他聪明、机警,可以获得他人所获取不到的新闻。尤其是他有敢于触犯当时禁忌的胆量和勇 气。用“铁肩辣手”来评价他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非常准确。4、思考讨论: 我们从文章中了解了新闻从业人员的哪些人格操守和业务素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怎样的启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总结阐述:《报人邵飘萍》是一篇人物评论,或称人物随笔。目的是让同学们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人格操守和业务素养有所了解。新闻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是一个让许多年轻人憧憬的职业,但是要当好称职的记者并不容易,新闻记者是面向大众的文字工作者,要为社会、民众负责,所以要有很高的人格操守,要坚持、伸张正义,要敢于与黑暗、邪恶势力做斗争,直至献出生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养,要有敏锐的新闻感觉和采访机智,随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感觉最早,而采访必工”。邵飘萍在这两个方面都堪称表率,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六、训练反馈

《报人邵飘萍》《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教学设计,标签: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邵飘萍是怎样的一个人?

   (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后

明确):

邵飘萍具有作为记者的敏感,他时刻保持搜索新闻的准备。他聪明、机警,可以获得他人所获取不到的新闻。尤其是他有敢于触犯当时禁忌的胆量和勇  气。用“铁肩辣手”来评价他代表着记者最高的职业水准非常准确。

4、思考讨论:

   我们从文章中了解了新闻从业人员的哪些人格操守和业务素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怎样的启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师总结阐述:

《报人邵飘萍》是一篇人物评论,或称人物随笔。目的是让同学们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人格操守和业务素养有所了解。新闻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是一个让许多年轻人憧憬的职业,但是要当好称职的记者并不容易,新闻记者是面向大众的文字工作者,要为社会、民众负责,所以要有很高的人格操守,要坚持、伸张正义,要敢于与黑暗、邪恶势力做斗争,直至献出生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养,要有敏锐的新闻感觉和采访机智,随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感觉最早,而采访必工”。邵飘萍在这两个方面都堪称表率,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六、训练反馈

1、给出狄马的《带血的黎明》中同样描写其就义的段落,比较阅读。

26日凌晨1时许,京师警察厅把邵飘萍提至督战执法处,“严刑讯问,胫骨为断”,随后便秘密地判处死刑。罪名是“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大恶极,实无可恕”。

过了3小时,也就是4月26日4时30分,一个中国新闻史上值得记忆的带血的黎明来到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行刑者用马枪朝脑后射击,子弹从右眼穿出。黎明的大地就这样接纳了它自己忠诚的儿子。这个一生给人们提供了无数消息的男人,死前给人们留下的最后一个消息是,这个报业巨擘临刑前,长袍马褂,向监斩官拱手施礼道:“诸位免送!”然后仰天大笑,从容就义。死时年仅40岁。

引导点拨:两篇文章可以说都写得很精彩,但却有很大的不同,先请同学分析出两者的不同,再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内容的安排要与文体和写作目的相符。而且强调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这点。)

明确:

不同点:狄马的文章,是把邵飘萍当作为民主斗争而奋不顾身的前驱,用抒情的笔法来写;而这篇文章,则是把邵氏当作一个新闻战线上的烈士,基本上是用新闻类文体写实的笔法来写的。在表现邵氏的牺牲时,文学的想像中也渗透着追求真实精神。课文所特别重视的邵氏的牺牲场面,作者并不以自己的描述为惟一的真实,相反,把不同的资料,同时展示于读者面前:

临刑前,邵飘萍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然后仰天大笑数声,从容就义;或曰,监刑官“令邵氏跪地,邵氏初不肯跪,并昂首向天哈哈狂笑两三声,旋被二兵按于地……”;或曰,他监刑前只是微微一笑,意态平静。

原因:这种写法很特殊。一般写法,尤其是新闻性文章写法,多种传闻并列,可能有碍于读者的信任感的确立,因此往往于诸多资料中选择其中最“真实”者,或者根据自己的合理想像,将诸多资料结合为统一整体,以显示文章所写为惟一真实。但是,这里却不怕多种资料的并列。原因在于:(一)不管哪一种,都足以说明邵氏的大义凛然,英勇无畏;(二)多种场景的并列,表示作者的态度严肃,其间绝无主观之想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材料可以有不同的文本阐释,这就取决于作者的文体需要。可以说本文在文体上具有某种新闻写作的特点。所以作者在努力追求一种真实性。

2、本文在描写邵临刑时连用了“三笑”,请同学们细细品味这“三笑”。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关于“笑”的词语,并理解他们的含义。)

明确:作者故意将“三笑”区别开来:仰天大笑、哈哈狂笑、微微一笑,表明不论外界有怎样的传说,都反映了他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气概,也体现了民间百姓对邵的敬仰。这“三笑”也很形象传神,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

教学反思

对于文体常识“评论”,上一课《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已讲过所以这节课对人物评一提学生就能理解,对于内容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能准确概括出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把握人物形象。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 “高潮提前”的写法及效果,并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比较阅读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与点拨,让学生明白内容的安排要为写作目的服务。而且强调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这点。

《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1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概括内容

2、积累本课字词

课程标准:

“把握新闻的文体常识,重点了解新闻文体的特征和结构,学习分析材料,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关心时政,培养新闻敏感意识,加深对新闻作品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新闻界的一些基本信息。

2、积累字词,把握内容,感受作者读报的甘苦,品味老报人对报纸的那份热爱与执著,培养读报的兴趣。

评价任务

1、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再次阅读课文,体会主旨。深入理解内容和写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式导入:上节课字词和文章内容(学生听写作答)

一、作者及文体

1、作者简介

徐铸成,记者、新闻学家,1907年生于江苏宜兴。1930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曾任北京、天津、上海《大公报》记者、编辑,香港《大公报》编辑主任,桂林、上海《大公报》总编辑,《文汇报》总主笔、社长兼总编辑。1957年后,历任上海市出版局编审,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著有《报海旧闻》、《旧闻杂忆》《新闻艺术》、《杜月笙正传》等,有的被翻译成外文出版。1991年逝世,享年85岁。

2、了解人物回忆录和随笔的文体特点。

       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北师大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报人邵飘萍》《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