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教学设计» 正文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教学设计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阅读:68602

概要:《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教学设计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 郑剑非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2、了解并能够用自己话阐述柳宗元的文学主张。 3、体会本文行文曲折,文气波澜起伏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的方法品味文章 2、运用比较的方法研读作品 3、运用评点批注的方法理解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文章体会到直面现实,坚持自己的见解的文学精神并能作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2、了解并能够用自己话阐述柳宗元的文学主张。 3、运用比较的方法研读作品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行文曲折,文气波澜起伏的特征。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媒体 投影仪 预习作业 通读全文,整理文中重要文言知识现象,并标注疑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设疑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韩愈的《师说》,是否还记得文中所表现的当时社会的从师风尚是怎样的?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教学设计,标签: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教学设计

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  郑剑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2、了解并能够用自己话阐述柳宗元的文学主张。

    3、体会本文行文曲折,文气波澜起伏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的方法品味文章

    2、运用比较的方法研读作品

    3、运用评点批注的方法理解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文章体会到直面现实,坚持自己的见解的文学精神并能作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2、了解并能够用自己话阐述柳宗元的文学主张。

    3、运用比较的方法研读作品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行文曲折,文气波澜起伏的特征。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媒体

    投影仪

    预习作业

    通读全文,整理文中重要文言知识现象,并标注疑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设疑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韩愈的《师说》,是否还记得文中所表现的当时社会的从师风尚是怎样的?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韩愈这篇文章是写给一位向他求学的士子李蟠的,“嘉其能行古道”写下了这篇名作。可是韩愈写下这篇文章后社会上是否就从师之风盛行了呢?

    当时一位名为韦中立的士子也曾经有人希望能向与韩愈齐名的柳宗元拜师,柳宗元为此事特意写了一封长长的回信,这封信也成为了古文运动中的名篇。从这封信中我们会看到当时韩愈真实的境遇,柳宗元是否也会大力称赞那位好学的学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2、背景回顾

    柳宗元,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

    柳氏是河东郡的望族。但据考证,柳宗元终生没有去过河东。

    唐宪宗反对改革,继位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即黜贬了改革派官员。柳宗元被贬永州,职务是“司马员外置同正员”。这是一个没有任何事权的闲官。

    今永州有“柳子庙”,约始建于北宋,初称“柳子厚祠堂”,至清代重修时,始有“柳子庙”之称。

    永州被贬10年,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广泛研究古今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本文即写于此时。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快速阅读1-6节,整体把握内容。

    2、理解内容,思考讨论

    (1)思考:柳宗元对韦中立求师的态度怎样?为什么?

    要求:用原文回答,并尽可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参考答案:

    态度: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原因:①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或: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衔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②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騒吾心。

    ③仆才不足

    概括:世不事师;谪居多病;才学不足。

    (2)思考:柳宗元如何解决相师的问题?

    参考答案:“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取师之实而去师之名。

   

    三、再读课文,深入赏析

    1、学生分组互译,并整理重要实词、虚词及文言语法现象。

    (1)重要词语:

      欲相师: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仆道不笃:笃,深厚。

      虽尝好言论,为文章:为,写作。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意,料想。

      仆自卜固无取:固:本来.确实,副词。

      为众人师且不敢:众人,普通的人,一般的人。且:尚且,还,连词。

      如是者数矣:数,屡次,多次。

      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累日,连日。

      至无雪乃已:乃,才,副词。已,止,停止。

      顾吠者犬耳:顾,但,只是。

      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以,因,介词,后省宾语。

      其为不敢也决矣:其,指代说话人自己。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既,已经,副词。以,把(它们),介词,宾语省。

      非以耀明于子:以,用来,介词。

      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固,当然。悉,全部。

      直见爱甚故然耳:直,只不过,副词。见,助词,这里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2)语法现象

    词类活用:

      甚不自是也:是,对,正确,意动用法,认为……正确。

[1] [2] [3]  下一页


Tag: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