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师:分析得在理。《唐诗钞》中就有这样的批注:“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杜甫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实际上也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比如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清人邵子湘评论这首诗的后四句说:“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理,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师:讨论环节到此为止,感谢冯玮同学的配合。第四个环节:参照比较,探求诗风。师:诗人在长期的创作中,会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包括选材,包括意境等等。大家看下面三首诗,请大家判断一下,哪一首是杜甫的作品?其他两首的作者你能猜出来吗?(投影)(1)送韩侍御之广德作者?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shì) 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2)南征作者?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3)辛夷坞作者?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师:(约1分钟后)哪位
《蜀相》课堂实录4,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师:分析得在理。《唐诗钞》中就有这样的批注:“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杜甫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实际上也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比如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清人邵子湘评论这首诗的后四句说:“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理,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
师:讨论环节到此为止,感谢冯玮同学的配合。
第四个环节:参照比较,探求诗风。
师:诗人在长期的创作中,会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包括选材,包括意境等等。大家看下面三首诗,请大家判断一下,哪一首是杜甫的作品?其他两首的作者你能猜出来吗?(投影)
(1)送韩侍御之广德
作者?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shì) 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2)南征
作者?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3)辛夷坞
作者?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师:(约1分钟后)哪位同学说说哪首是杜甫的?
生一:我觉得是第二首。
生二:我也觉得是第二首。
师:你能谈谈推断的理由吗?
生二:我是从“偷生”“沾襟”“百年歌自苦”等词句及其整体意境推断的。
师:有多少同学同意这一观点?(约四分之三的同学举手。)看来绝大多数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那么其他两首诗的作者呢?谁能推断?
生一:第一首我感觉是王维的,第三首感觉是陶渊明的。
生二:我觉得第一首是李白的,第三首是陶渊明的。
师:为什么觉得第一首是李白的?
生二:里面有“何足荣”“贳(shì) 酒”“赊月色”等字句,李白的诗歌也经常提到酒、月色,并且诗风比较浪漫?
师:浪漫?
生二:豪放。
师:推断得很正确,分析得也很精彩,好。为什么觉得第三首是陶渊明的?
生二:感觉是田园诗,陶渊明是田园诗人。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三:是李商隐的吧。
师:同意吗?
生四:是田园诗,是陶渊明的。
生五:是王维的。王维也是田园诗人。
师:有同意这个观点的吗?
生六:我觉得是王维的。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觉这一首也有这个特点。唐代也是有山水田园诗派的。
师:这个同学真不简单,推断正确,而且理由充分。老师补充一点,王维的诗中还有一种禅味。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杜甫的这首《南征》,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对作者的了解,任选一个角度比较一下这首诗与《蜀相》的异同。(投影)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①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君恩:指经严武表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
背景: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诗篇反映了诗人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师:(学生思考1分钟左右后)谁能谈谈?
生一:我觉得两首诗都用了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生一:《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是乐景衬哀情,这首诗中“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也是。
生二:《蜀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和对壮志难酬的英雄的叹惋之情,而这首诗表达的是渴望报效国家可是疾病缠身的矛盾心情。
生三:两首诗都写到了“泪”,《蜀相》中“泪满襟”,这首诗“沾襟”。
生四:我觉得风格相同,意境都很哀婉。
师:这位同学能从风格的角度比较两首诗,很好。知道杜甫诗风如何评价吗?
生一:沉郁顿挫。
师:什么意思?(生或摇头或沉默)“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表现国家安危,关心生民疾苦的主题。“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感情深沉阔大。
第五个环节:摘抄品评,滋养诗情
师:学生诗歌单元,我们还应养成摘抄、点评的好习惯,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外完成。具体的方法很多,可以写随笔,如:(1)乐景衬哀,倍增其哀——谈 “空” “自”的表达效果;(2)寻找“对接点”——借古抒怀探微;(3)因“寻”生悲,悲由“寻”来——“寻”之妙用管窥。还可以对你欣赏的诗句做点评。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可以这样点评:老杜作诗,喜用一个“自”字,“自”字的妙处,正在沟通情与景的关系,诗人笔下之景,用“自”字联系,烘托出诗人心境。还可以通过散文、诗歌等形式与诗人对话,进行跨时空的沟通与交流。下面是老师读了《蜀相》之后写的一首诗,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老师是如何解读杜甫的。(投影)
倾听杜甫
茹清平
杜甫,你是寻找宝藏的孩子
携着诗歌的巨臂在唐朝的风烟里寻找、迷失
记下了每一个黄昏、雨夜和徘徊的足音
当我找不到哪间茅屋可以盛放你高洁的灵魂时
我渴望,渴望能倾听你的心声
我想听
你这位读书破万卷的名门之后
何时走出书斋,裘马轻狂
何时登临绝顶,睥睨众山
又是在何处与李白同醉,与高适和唱
我想听
一个高洁的灵魂怎堪朝扣富门、暮随马尘
老妇的告白,征人的陈述
路边的饿殍,朱门的歌舞
又是如何搅乱你伤痕累累的心湖
我想听
你如何宽慰新安吏抓来的壮丁
如何慰藉新婚别夫的妇人
烽火连三月如何传递可抵万金的家书
风雨飘摇中迈着怎样的步履走进羌村
我想听
何处的翠柳边有两个黄鹂
何处的小舟上有独立的危樯
知时的好雨何时敲打游子的无眠
放歌纵酒后的你可曾穿过巫峡回到洛阳
我想听
西郊草堂的床头屋漏是否修葺
千万间广厦为何只庇天下寒士
锦官城的蜀相为何让英雄洒泪如雨
安史之乱中你与妻儿有怎样的分合离聚
我还想听
贫穷何以成就伟大
困窘怎样坚守内心
国家不幸为何诗家幸
满目疮痍的时代为何有你这样仁厚深沉的诗人
上一篇:《虞美人》课堂实录4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