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四、作文(40分)18.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季有春夏秋东,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⑴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参考答案1.睡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升起圆圆的明月,“我”与远方的亲人同时看它升起。诗人将所念之人托出,两者紧密结合,道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2.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在中国民俗和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的象征。唐代诗人张九龄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佳句,宋代大诗人苏轼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脍炙人口。杜诗《月夜》描绘的是一幅月圆人不圆的画面,作者巧借“月亮”意象表达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主题,给读者创造出了很大的想像空间,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4.第四句从第三者的客观描述转为第一人称的主观吐露。“独上”者的黄昏所思、海风中所感、笛声中所触的内心世界,便都有了明确的指向:久戍思乡。可
粤教版选修一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四、作文(40分)
18.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季有春夏秋东,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
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⑴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睡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升起圆圆的明月,“我”与远方的亲人同时看它升起。诗人将所念之人托出,两者紧密结合,道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2.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在中国民俗和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的象征。唐代诗人张九龄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佳句,宋代大诗人苏轼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脍炙人口。杜诗《月夜》描绘的是一幅月圆人不圆的画面,作者巧借“月亮”意象表达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主题,给读者创造出了很大的想像空间,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4.第四句从第三者的客观描述转为第一人称的主观吐露。“独上”者的黄昏所思、海风中所感、笛声中所触的内心世界,便都有了明确的指向:久戍思乡。可见第四句是直接抒情的点睛之笔。/这首诗描写戍边将士的心理活动,传达出久戍盼归、思乡怀亲的真挚感情。
5.诗歌前三句借征人的所见、所感、所闻刻画其怀乡思亲的情感,最后一句写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诗人运用曲笔,把征人思亲和思妇念远巧妙融合,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从中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更加寒冷逼人。
8.参考:咀嚼这首诗,确实写足写尽了题意,却含不尽之意在言外。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将终南山与长安相比,以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作了鲜明的对照。这难道不是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厌恶混浊的官场和冷漠的世情,从而倾心向往高洁明丽的大自然吗?
9—13.略
14.(2分)(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你会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或:你就会为说不出的痛苦找到名字和定义 或:你就找到了灵魂的归属 或:你就找到了精神的家园 或:你就会懂得文化为什么是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若答出表象如:你就是真正的中国人(1分)或:你就是性情中人(1分)此题只要答出与文本主旨一致的答案既可得满分。
15.(8分)(1)(4分)参考答案:一句唱腔,灼痛了几十年的老伤疤。作者能够理解父亲—一那个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的痛苦,但此情此景,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于是只好紧握着他的手,用这样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抚慰。答案关键词:理解、同情或抚慰(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案内含这几个词的意思即可。(2)(4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或“文化在强权政治、战争或命运面前往往柔弱无力”);(2分)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或文化认同)。(2分)(答“感染力”可得1分)
“强韧”也可用原文信息回答,如:它有时会使读者或听众愁肠百结潸然泪下,“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它使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使大家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
16. (4分)懂得了凡是抒写永恒的人性、深入人类灵魂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久的;或:懂得了作为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的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或:懂得了能引起归属感的、凝聚社会文化认同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凡答出以上意思的,得4分。其他答案酌情扣分。)
17. (4分)不能颠倒。(1分)原因:是从个人到同类再到社区,逐层深入或由小到大的
关系(3分)(在12、13、14自然段里,作者从文化对孤独的个人的痛苦的抚慰写到它还
能让人找到共鸣(归属),再写到能使疏离的小团体连结并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
群,由小到大,层层递进,阐述了文化的重要性。)
18.略。
上一篇:古典小说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案例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