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赏析潘文彬《莫泊桑拜师》教学过程和观课感受» 正文

赏析潘文彬《莫泊桑拜师》教学过程和观课感受

[10-21 00:53:5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447

概要:赏析潘文彬《莫泊桑拜师》教学过程和观课感受[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回顾内容,温故知新1、简陋 烙印 吆喝 咖啡(教师报一遍,学生相互批改)2、说说主要内容(先让学生自由说,再围绕课题“拜师”来概括。)二、抓住关键,圈点批注,潜心会文1、聚焦福楼拜的语言,想一想,三次指导都着重指导什么?用关键词概括。(教师板书 观察)2、假如你是莫泊桑,你能从福楼拜的话语里体会到什么?(圈划批注)三、交流对话,咀嚼文字,得意得言1、“‘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1)直接点出就是——直截了当(2)福楼拜写作经验很丰富,一眼就能看出莫泊桑写作中的问题。这是大师的眼力和智慧。2、“这就要肯吃苦,……而且要长期记下去。”(1)学生说体会(2)教师板书:坚持(3)指导朗读3、“不!不不!……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1)写作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仔细观察事物,这样才会有东西可写。(2)观察的时候要仔细,学会用耳朵去听。(3)教师追问: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一点的呢?(4)学生理解“车下坡时,赶车人是怎样吆喝的?”(5)再读读这段话,看看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连用9

赏析潘文彬《莫泊桑拜师》教学过程和观课感受,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赏析潘文彬《莫泊桑拜师》教学过程和观课感受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回顾内容,温故知新

1、简陋 烙印 吆喝 咖啡(教师报一遍,学生相互批改)

2、说说主要内容(先让学生自由说,再围绕课题“拜师”来概括。)

二、抓住关键,圈点批注,潜心会文

1、聚焦福楼拜的语言,想一想,三次指导都着重指导什么?用关键词概括。(教师板书 观察)

2、假如你是莫泊桑,你能从福楼拜的话语里体会到什么?(圈划批注)

三、交流对话,咀嚼文字,得意得言

1、“‘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1)直接点出就是——直截了当

(2)福楼拜写作经验很丰富,一眼就能看出莫泊桑写作中的问题。这是大师的眼力和智慧。

2、“这就要肯吃苦,……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1)学生说体会

(2)教师板书:坚持

(3)指导朗读

3、“不!不不!……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1)写作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仔细观察事物,这样才会有东西可写。

(2)观察的时候要仔细,学会用耳朵去听。

(3)教师追问: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一点的呢?

(4)学生理解“车下坡时,赶车人是怎样吆喝的?”

(5)再读读这段话,看看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连用9个问号,一组一组的对比来说明。连用反问句)

(6)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以问题的形式来说呢?

(7)指导朗读

(8)教师板书:细致

(9)这次指导产生了什么影响?(理解“烙印”)

4、“这些作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1)福楼拜希望莫泊桑不要浮躁,要踏踏实实,坚持写作。

(2)要持之以恒

(3)关注说话时的神情——微笑,为什么呢?(欣慰,满意。体现出大师对后辈的关爱提携和勉励,大师的风范。)

(4)指导朗读。

5、“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

(1)希望莫泊桑要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没有写过的特点,写出新意。

(2)创新是写作的动力。(教师板书 出新)

6、追问:如果别人发现了,或者别人写过了,你再来写,行吗?福楼拜是怎样把这一点说清楚的呢?(生默读思考)

(1)举例说明,学生分别读两个例子。

(2)为什么要举这两个例子?

(3)教师小结:能从平凡的例子中发现不平常,这就是大师的经验和智慧。

7、拓展阅读:“画家的那种手法”——《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细读体会莫泊桑是怎样运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来描写左拉的?

(2)再读“对你所写的东西,……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

四、感悟成就,追忆恩师,提升主题

1、在福楼拜的指导下,莫泊桑在文学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读作家卡片

3、追问成就的由来。

4、教师小结为两点: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一个善教,一个勤学。(板书 善教勤学)

5、介绍处女作《羊脂球》及恩师离世。

6、说话:假如你是莫泊桑会怎样追忆呢?联系课文说一说。

7、教师点题——师恩难忘。

8、回归课题,二读课题。

9、小结写法:语言刻画人物

五、尝试练笔,迁移运用,读写结合:运用画家的手法写一位同学

 

[观课感受]:

1、   潘老师的课给人的感觉总是十分大气,这个大气从何而来?一是对教材的把握能够做到高瞻远瞩、讲解起来自然能够深入浅出。二是教学设计很简洁:教学内容大胆取舍,重在抓人物语言;教学方法简单自由,以学生自由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画龙点睛,醍醐灌顶。

2、   潘老师的课有创新的含量。这个创新表现在哪里呢?我觉得教者对“画家的手法”处理得十分巧妙。

3、   潘老师的教学风格富有阳刚之气,有男教师的气魄,如果再学点孙双金的细腻,就能挤进全国名师之列。


Tag: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赏析潘文彬《莫泊桑拜师》教学过程和观课感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