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间今天学习第十三课《早》。这是吴伯萧写的一篇游记,围绕自己在三味书屋的所见、所闻、所感,指出人要事事早,时时早,做“东风第一枝”。 早读课已经让学生听了课文朗读录音,并让他们自己也读了一遍课文。 上午第二节课上,我先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初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有的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明白了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还有的回忆起以前学过的《三味书屋》一文。 我又问:“那么你们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提问: 生1: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天哪,真想不到他们在五年级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后竟然还会有这样的疑问!) 生2:鲁迅的老师寿镜吾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学生无知,有这样的
《早》教学案例评析,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间今天学习第十三课《早》。这是吴伯萧写的一篇游记,围绕自己在三味书屋的所见、所闻、所感,指出人要事事早,时时早,做“东风第一枝”。
早读课已经让学生听了课文朗读录音,并让他们自己也读了一遍课文。
上午第二节课上,我先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初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有的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明白了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还有的回忆起以前学过的《三味书屋》一文。
我又问:“那么你们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提问:
生1: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天哪,真想不到他们在五年级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后竟然还会有这样的疑问!)
生2:鲁迅的老师寿镜吾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学生无知,有这样的问题很正常。)
生3: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这个不错,是全文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生4:作者为什么要以“早”为课题?(与上一个大同小异,比较好理解。)
生5:三味书屋今天还保存得好吗?为什么它能保存得那么好?(学生不能明白为什么一个若干年前的普通书塾今天还能让这么多人津津乐道。)
面对学生抛出的这些问题,我理出了今天课上的主要任务——介绍鲁迅。只有让孩子们先初步了解鲁迅其人,获得对他的一些最起码的肤浅的认识,才有可能理解课文中作者提到鲁迅所流露的敬意,以及这一个“早”字蕴含的真正的深意。
真
切
感
悟以往上一节语文课,尤其是要上好一节公开课,备课真的是一件很令人头痛的事。因为认真,备的都是详案,环环相扣,字斟句酌,力求天衣无缝;因为担心课上不知道自己应当说些什么,连学生的回答、回答之后老师的评语都一字一句写下——却没有考虑过,学生一定会这样回答吗?于是当“剧本”完成,表演开始,便十分吃力(还要貌似轻松)地、想方设法(还要不露痕迹)地将学生往自己事先设好的“毂”中赶去,步步为营,着着紧逼,手中的那根线越收越紧,紧到不但让学生喘不过气来,教师自己也呼吸困难、辗转无策。
一连几次的失败,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教学,如饥似渴地学习,让我渐渐懂得课堂上无需预设的精彩,开始追求“不可复制的高峰体验”。
上一篇:古诗<游园不值>教学片段及反思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