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贬词正用,如第六回写刘氏对其母刘姥姥说:“……但你我这样个嘴脸,怎好到他门上去了……”又写刘姥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褒词反用,如第九回写贾政骂宝玉“学了些精致的淘气”。如此掉换用来,普通语言也就格外有了艺术表现力。此外,还有一些普通词语作了特殊运用,也有奇妙的效果,如第十五回:“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又第四十二回写王太医说:“……其实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等等。正如上文引脂批所说,《红楼梦》用词炼字,多具诗词写作用词炼字之妙。唐宋以来,许多诗词作家,都讲究用词须妥当,炼字求工巧;并认为炼实字易,炼虚字难。诗圣杜甫作诗的用词炼字,为各代作者所推重和学习。宋朝叶梦得《石林诗话》谓:“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阉,出奇无穷,殆不可以形迹捕诘。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则其远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此皆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独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杜甫之后千余年,曹雪芹更将用词炼字之法引入小说创作中,且有出蓝之效,得其真传矣!7、蒋和森论如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红楼研究》,标签:人教版高四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贬词正用,如第六回写刘氏对其母刘姥姥说:“……但你我这样个嘴脸,怎好到他门上去了……”又写刘姥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褒词反用,如第九回写贾政骂宝玉“学了些精致的淘气”。如此掉换用来,普通语言也就格外有了艺术表现力。
此外,还有一些普通词语作了特殊运用,也有奇妙的效果,如第十五回:“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又第四十二回写王太医说:“……其实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等等。
正如上文引脂批所说,《红楼梦》用词炼字,多具诗词写作用词炼字之妙。唐宋以来,许多诗词作家,都讲究用词须妥当,炼字求工巧;并认为炼实字易,炼虚字难。诗圣杜甫作诗的用词炼字,为各代作者所推重和学习。宋朝叶梦得《石林诗话》谓:“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阉,出奇无穷,殆不可以形迹捕诘。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则其远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此皆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此老独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杜甫之后千余年,曹雪芹更将用词炼字之法引入小说创作中,且有出蓝之效,得其真传矣!
7、蒋和森论如何读《红楼梦》的诗意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充满诗意的作品,我觉得也不能待以冰结的感情或数学式的智力。真正明智的哲学头脑,应是热烈感情的升华。大哲学家、大理论家都是感情丰富的人,只不过采取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因此,对于《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祖国文学遗产,我们不仅要用先进的思想来认识它,还要用热烈的感情来拥抱它。
l 研读交流
1、贾宝玉一度对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有好感。根据“宝黛情语”这一段,从语言上分析贾宝玉对林、薛两人的不同态度。
2、薛宝钗偶然听到红玉和坠儿的话后“金蝉脱壳”,假装追赶林黛玉,致使红玉对林黛玉有所提防。结合你对薛宝钗的认识,讨论一下薛宝钗这样做是否有意识?
3、红玉是贾府的丫头,因语言伶俐为王熙凤欣赏。她在传话中所说的几个“奶奶”究竟指谁?请找出书中描写丫头生活的几章,比较其不同语言特点。
4、刘姥姥“信口开合”发生在她二进荣国府时,她这次的说话与第一次进荣府时明显不同,为什么?
5、尤三姐一反传统女性形象,敢于戏弄贾府的男子。试比较尤三姐与睛雯这两个性格相似的人物的语言差异。
6、你认为《红楼梦》中的哪些语句值得记诵,抄写并整理这些语句。
7、在本专题参考选题中选择一题,或结合本专题学习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并与同学交流。
l 参考选题
我最喜爱的《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
《红楼梦》中的方言
《红楼梦》中的村言俚语
《红楼梦》的语言的诗意特征
谈《红楼梦》中的韵文
《红楼梦》中谚语的运用
《红楼梦》中的对话艺术
《红楼梦》中的白描艺术
《红楼梦》中的曲笔艺术
《红楼梦》中的对联赏析
《红楼梦》中的灯谜赏析
《红楼梦》语言的讽刺性
《红楼梦》语言的省略艺术
《红楼梦》中的“骂”
王熙凤的语言与个性
比较薛宝钗与贾探春的语言
刘姥姥“信口开合”的语言特征
从尤三姐戏弄贾珍、贾连看《红楼梦》语言的性格化
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文化
无论是红学家还是普通读者,一般都认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总结。按照我们的理解,这有两个方面。
首先,《红楼梦》广泛接受了中华民族的文学、文化传统,几乎包括了此前中国传统的文艺、哲学、宗教等等基本内容。在大传统(精英文化)的层次上,中国古典文艺的各种形式、各种风格,在这里都得到了运用,其中《西厢记》、《牡丹亭》这些优秀的作品对它的思想影响更为明显,而《金瓶梅》等明清世情小说在题材和描写手法上对它的影响更为具体。同时,儒、佛、道等哲学、宗教思想也都在其中有自觉反映,作者既试图表现依靠这些传统的思想来解决人生问题的努力,也展示了这种努力的必然失败,因此从总体结构到人物设置、情节安排、表现手法,乃至诗词歌赋等细枝末节,无不贯穿着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独特认识。在小传统(通俗文化)的层次上,《红楼梦》在描绘社会生活长卷并揭示其深刻矛盾的同时,也展示了绚丽多彩的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举凡衣饰、饮食、居处、礼仪、风俗、娱乐等等,无不融会贯通,编织成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特别是作者鬼斧神工般地创造出一个大观园,将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切最美好的东西荟萃其中,构筑出一个美伦美奂的人间天堂。
其次,《红楼梦》又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作了深刻批判。生活在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个盛世,曹雪芹却在全书中表达了浓厚的“末世”意识。清嘉庆年间的二知道人即已指出:“太史公纪三十世家,曹雪芹只纪一世家”,“然雪芹一世家,能包括百千世家。”曹雪芹从贾家的衰败中总结出荣华富贵的虚幻无常,客观上具有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理想行将解体的象征意义。在此背景下,小说又明确否定了儒家与道家的人生观念。贾宝玉对历来认为天经地义的价值观念进行重估,嘲讽了、否弃了各种崇高神圣的传统价值观念,他与林黛玉的爱情包含着对社会性、规范性的礼教的反抗性意义。他们在遭遇人生痛苦时又都不像老庄那样游世超脱,贾宝玉却为每一个姐妹的出嫁或死亡而痛不欲生,林黛玉甚至对花开花落也异常敏感,所以他们又都谈不上是经虚涉旷、啸傲烟霞的道学超越。他们既不愿在儒家系统中寻找生命价值的实现,也无意在道家的逍遥境界中找到寄托。贾宝玉最后舍弃红尘,林黛玉因爱而死,他们客观上宣告了君临一个泱泱大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理想至此已不再能收拾人心世道,而他们的悲剧结局,也突破了中国传统文艺的审美原则。至于小说中比比皆是的对贵族之家的腐朽生活的描绘,对官场黑暗的揭露等等,更具有自觉的社会文化批判的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上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