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司马迁在讽刺整个汉代以及汉初人物之外,时常揭发汉家一线相承的刻薄。高祖的猜忌,已见于《萧何传》和《韩信传》不必说。文景二帝似乎是忠厚正经的人,其实不然,在适当的时候,司马迁就不惜揭穿那真相了。例如《张释之传》中,文帝为一人惊了自己的马,就要致之死地,亏得释之据法力争,才处了罚金。可见这位废除肉刑的文帝,也是一个伪君子而已。又如《佞幸列传》中,文帝为爱一个宦者邓通,便许他铸钱成为富翁,文帝的行为何尝不乖张荒淫?至于景帝的刻薄寡恩,只要看《张释之传》中,因为释之曾在景帝为太子时弹劾过他不下司马门,到即位后,虽口头上说不忌恨此过,但只有一年多,便把张释之调为淮南王相了。司马迁在记“景帝不过也”之后,便拆穿了说,“犹尚以前过也。”又如《周亚父传》中,因为周亚父不许给王信封侯,景帝虽默然而止,但后来便故意请他吃饭不放筷子,给他难堪,到逼他死后,“景帝乃封王信为盖侯”了,司马迁冷然写去,已把景帝的真面目揭露了。可是在这种种之中,司马迁所要讽刺的最大的目标,却是汉武帝。在《封掸书》中辟头即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
《魏其武安侯列传》教案及练习,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司马迁在讽刺整个汉代以及汉初人物之外,时常揭发汉家一线相承的刻薄。高祖的猜忌,已见于《萧何传》和《韩信传》不必说。文景二帝似乎是忠厚正经的人,其实不然,在适当的时候,司马迁就不惜揭穿那真相了。例如《张释之传》中,文帝为一人惊了自己的马,就要致之死地,亏得释之据法力争,才处了罚金。可见这位废除肉刑的文帝,也是一个伪君子而已。又如《佞幸列传》中,文帝为爱一个宦者邓通,便许他铸钱成为富翁,文帝的行为何尝不乖张荒淫?至于景帝的刻薄寡恩,只要看《张释之传》中,因为释之曾在景帝为太子时弹劾过他不下司马门,到即位后,虽口头上说不忌恨此过,但只有一年多,便把张释之调为淮南王相了。司马迁在记“景帝不过也”之后,便拆穿了说,“犹尚以前过也。”又如《周亚父传》中,因为周亚父不许给王信封侯,景帝虽默然而止,但后来便故意请他吃饭不放筷子,给他难堪,到逼他死后,“景帝乃封王信为盖侯”了,司马迁冷然写去,已把景帝的真面目揭露了。
可是在这种种之中,司马迁所要讽刺的最大的目标,却是汉武帝。在《封掸书》中辟头即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无其应而用事,功不至,德不洽,都是暗指武帝。封禅的本身,原已荒唐,但即退一步讲,却也有配有不配,司马迁是直然认为武帝不配的。他不好明讲,便借管仲阻齐桓公,仲尼不肯论封禅,作为武器,略事攻击。整个文章中,都是写武帝之愚蠢,幼稚与可笑的。
《封禅书》之外,司马迁便在《酷吏列传》中写汉代残酷的家传,而尤重在武帝。其中屡有“天子闻之,以为能”之语,可见那酷吏之惨无人性,实在是武帝的授意和怂恿。那最大的酷吏如张汤,杜周也不过是“善伺候”,能窥探武帝的意旨,而去找出理由,又去执行而已。
武帝之刻薄寡恩,不止对一般的臣下为然,就是对于宗室贵族也毫无留情。司马迁一则在《汉兴以来诸侯年表》中说推恩(其实是削弱诸侯)的办法是“强本干,弱枝叶之势”,他说这样一来,就可以“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其实他只是在打官腔,下面却说出了实话:“令后世得览,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意思是说如果不仁不义,手腕虽高,毕竟还是危险的了。二则在《高祖功臣侯年表》中说:原先受封的百有余人,到了太初,不过百年之间,只存在了五个人,其余都坐法亡国,司马迁在表面上把“子孙骄溢”放在首要的地位,而把“网亦少密焉”放在次要的地位。就是这样,他仍怕别人把“网密”看重了,下面紧接“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目的在再冲淡一下。然而其实他却正是重在“网密”的。太冲淡了,也怕别人把他的真正意思误会,但他又不能明言,于是只好混统的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意思是就是兢兢于当世之禁,也未必不犯法,因为“网密”的缘故!他的文字富有层次转折,于是让他的真意在若明若暗之间了。
武帝之好事,司马迁借汲黯之口直说出来,“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而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则说自来都是喜欢外攘夷狄的,“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自是后,遂出师北讨强胡,南诛劲越,将卒以次封矣!”就是天下太平,也要动动刀枪呢,于是有了许多封侯了!
至于武帝之横征暴敛,让民生凋弊,是见之于《平准书》中。但他不明指汉,却骂秦,也不说当代,却说古代不然:
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于是外攘夷狄,内兴功业,海内之士力耕不足粮馕,女子纺绩不足衣服。古者曷尝竭天下之财,以奉其上,犹自以为不足也?无异故云,事势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焉!
武帝周围那些人物,他也很少瞧得起。公孙弘,张汤都是外宽内深的官僚。在《张丞相列传》中更说:“及今上时,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娖娖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于当世者,”则武帝时之无人也就可知了。至于能为社稷臣的汲黯,以及已成为名将的李广,却只有埋没抑郁以终而已。
武帝所用的人多半是恃裙带关系的亲幸之辈。田蚡、卫青,霍去病,李广利都是。司马迁都对他们各加讥讽。其中卫青、霍去病尤受宠爱,他们都以卫皇后为靠山。司马迁写卫皇后时便说:“生微矣,盖其家号曰卫氏,”提到霍去病时便说:“及卫皇后所谓姊卫少儿,少儿生子霍去病,”这都是说他们出身微贱,父女姊妹的关系也在可考不可考之间的。笔端是十分鄙夷着。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到了司马迁的笔下,算是一无所长了;浪漫精神是无限的,是不屈服于任何权威的,是没有任何奴隶的烙印的,我们于司马迁之讽武帝见之。以上尚是明显的,可指的讽刺,另外有些散布在各篇的夹缝里的,还有很多很多。
司马迁讽刺的目标既明,我们现在就要看看他的阵法。他的阵法大概是这样的:一则用揭穿事实的方法,事实往往是最强有力的讽刺。如他写景帝,只说周亚父死后,乃以王信为盖侯,就够了。二则用无言的讽刺,凡是他不赞成的事便不去写,如《循吏列传》中不叙汉代,《张丞相列传》中不叙那些备员的人物的事迹,读者自然可以晓得什末是在缺乏着了。三则用互见的方法,他决不把高祖的流氓行径及小气忌刻写在《高祖本纪》里,却分散在《项羽本纪》,《萧相国世家》里。四则用反言的方法,他口头在赞扬,骨子里却是在讥讽。五则用轻重倒置的方法,偏把主旨放在次要。六则用指桑骂槐的方法,他不骂汉而骂秦,其实他对秦并不坏,《六国表》可见。七则用借刀杀人的方法,用孔子抵挡封禅,用汲黯直斥武帝。八则全然在语气里带出来,他用几个“矣”字,往往就把他的意思达出来了。九则常用无理由为理由,如三世为将不祥,坑降不得封侯之类,那真正的理由却是统治者的忌刻。
总之,他的方法是逃避和隐藏,这样便瞒过了那时当局者的检查,也瞒过了后来太忠厚以及太粗心的读者了!
撇开司马迁的一切文学造诣不淡,即仅以讽刺论,他也应该坐第一把交椅!
5.总结——抒情诗人的司马迁 及其最后归宿然而在说过一切之后,司马迁却仍是一个抒情诗人!
只是感情才是司马迁的本质。不错,他有识力,也有学力,但就他本身而论,这却并不是他的性格中之最可贵,最可爱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