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学反思3» 正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学反思3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210

概要: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 虢镇中学 张俊仙 邮编:721300 电话:13152243369 E-mail zjx4889@163.com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散文之部的一篇内容丰富,且有一定难度的作品。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加强学生课前预习,设计好学案。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于是在我在预习学案中让学生首先明白了“胸有成竹”的故事与成语的含义,这就给课堂导学提供了一个捷径。因为,本文虽也是一篇悼念性的记人散文,但与传统的纪念性散文的写法有所不同,第一段主要是议论为主,这样就给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造成了困难。有了预习学案中的故事和文学常识的积累,导学案就能够很快直奔主题,进行合作性学习。让学生很快理解第一段议论实际上是评价画家在绘画理论上的贡献,进入了纪念性文章歌颂评价人物一生主要功绩的主题,突破了重点。那第二段的内容就不难理解了,可以说是主要写画家其他方面的事迹,主要从为人,为画,为官来进一来歌颂,表现失去表兄的悲痛心情,表达深深地缅怀、追忆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学反思3,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  虢镇中学  张俊仙

邮编:721300   电话:13152243369

                     E-mail     zjx4889@163.com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散文之部的一篇内容丰富,且有一定难度的作品。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加强学生课前预习,设计好学案。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于是在我在预习学案中让学生首先明白了“胸有成竹”的故事与成语的含义,这就给课堂导学提供了一个捷径。因为,本文虽也是一篇悼念性的记人散文,但与传统的纪念性散文的写法有所不同,第一段主要是议论为主,这样就给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造成了困难。有了预习学案中的故事和文学常识的积累,导学案就能够很快直奔主题,进行合作性学习。让学生很快理解第一段议论实际上是评价画家在绘画理论上的贡献,进入了纪念性文章歌颂评价人物一生主要功绩的主题,突破了重点。那第二段的内容就不难理解了,可以说是主要写画家其他方面的事迹,主要从为人,为画,为官来进一来歌颂,表现失去表兄的悲痛心情,表达深深地缅怀、追忆、悼念之情,体现了表兄弟之间的深挚友谊和密切关系。教学设计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为宗旨,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读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也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课文人物形象。 

重视了学生的情感参与。这是表兄已去世几个月了,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图》,见物生情,就写了这篇庄谐相衬,情深意切的优秀悼念文章,这篇悼念散文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寓意。体现了作者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特点。理解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寓意就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目标:做任何事都要胸有成竹。也就是说在作任何一件事前,对客观事物反复观察,仔细研究,掌握客观事物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预先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反复实践,不断探索,“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克服盲目性、无目的性和无把握性。解决这个目标并不是难,那是因为第一部分学生对画家的精神画家的理论与思想都有了明确的理解,因此对事理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上一页  [1] [2] [3] [4] 


Tag: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教学反思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