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粤教版选修《愿化泥土》课堂实录» 正文

粤教版选修《愿化泥土》课堂实录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879

概要:《愿化泥土》课堂实录 (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散文选读》2005年7月第一版 第六课) 老师:上课! 班长:起立! 老师:有专家说,上课前大声叫一声,同学们的大脑就很容易兴奋起来。我们就大声来问一声好吧?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学生问好的声音特别大,教室里一下子打破了沉寂,同学们露出微笑) 老师:同学们,上课前问一下大家,你们觉得怀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同学们纷纷插话,有的说看看他的照片,有的说看看他用过的物品,睹物思人,还有的说走访他的亲朋好友,叙叙旧情等等)。 老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在距离101岁华诞还有39天的时候,巴金驾鹤西游,你们觉得怀念巴金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同学们保持了沉默,好像在思考问题)。老师:我觉得:怀念他最好的方式是重温他的话语,在娓娓道来的叙说中,这个老人仿佛还在我们身边;怀念他最好的方式是让他的理想--说真话――薪火相传,这个告诫条像一只牛虻,时刻叮咬着这个虚实的世界;怀念他最好的方式是建一座文革博物馆,最大程度的还原那段群魔乱舞的日子,直面我们这个民族耻辱的传统。巴金走了,留下了他坦荡的人生历程。那么我们怎样

粤教版选修《愿化泥土》课堂实录,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愿化泥土》课堂实录 (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散文选读》2005年7月第一版 第六课)       老师:上课!   班长:起立!   老师:有专家说,上课前大声叫一声,同学们的大脑就很容易兴奋起来。我们就大声来问一声好吧?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学生问好的声音特别大,教室里一下子打破了沉寂,同学们露出微笑)     老师:同学们,上课前问一下大家,你们觉得怀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同学们纷纷插话,有的说看看他的照片,有的说看看他用过的物品,睹物思人,还有的说走访他的亲朋好友,叙叙旧情等等)。   老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在距离101岁华诞还有39天的时候,巴金驾鹤西游,你们觉得怀念巴金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同学们保持了沉默,好像在思考问题) 。 老师:我觉得:怀念他最好的方式是重温他的话语,在娓娓道来的叙说中,这个老人仿佛还在我们身边;怀念他最好的方式是让他的理想--说真话――薪火相传,这个告诫条像一只牛虻,时刻叮咬着这个虚实的世界;怀念他最好的方式是建一座文革博物馆,最大程度的还原那段群魔乱舞的日子,直面我们这个民族耻辱的传统。巴金走了,留下了他坦荡的人生历程。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完成他最好的怀念呢?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他的话语,《愿化泥土》。   (老师的激情导语,把同学们一下子带到了求知的殿堂。同学们都把眼睛望向老师,好像在怀念巴金似的。老师赶紧反身在黑板上写上“巴金  愿化泥土”)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巴金的《愿化泥土》,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老师出示幻灯片)一,了解巴金,读懂巴金,敬仰巴金。二,明白“泥土”在文中代表什么,知道作者为什么要“愿化泥土”。三,体会作品说真话,抒真情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 (同学们认真朗读学习目标)   老师:同学们,我想了解一下你们知道有关巴金的知识,请主动说说。   学生一:巴金原名李尧棠,作家,主要著作《家》《春》《秋》。   学生二:刚他说的是激流三部曲,巴金还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我们还学过他的《灯》   老师:《灯》里面哪句话大家印象最深?   学生(全班):在这人间,灯是不会灭的。 老师:说得好!   学生三:我以前听说过巴金差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很有两下子 。 老师:看来同学们知道不少呀,我也查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老师出示幻灯片,屏幕上显现:v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灭亡》发表,正式走上文学道路。上世纪3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激烈的情感喷发来倾吐对不合理社会的痛恨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而后对现实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开始关注小人物的生存悲剧,发表了《慈园》、《寒夜》等感情更蕴藉、思想更深刻的作品,为后来的研究界更为推崇。文革后,拷问自我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随想录》1989年获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同学们一边看一边发出啧啧的称赞声)   老师:我们再来看看巴金不同时期的照片,我选取了五副:一副是年轻是的巴金,我取名叫意气风发的巴金;一副是在香港获得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的巴金;一副是获得“但丁国际奖”的巴金;一副是老年在鲁迅墓前的巴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呀;一幅是老年白发苍苍时戴着眼镜的巴金,他的深邃的眼睛看着前方,我在旁边批注,“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同学们继续认真看,有时还发出声音表示很敬仰的样子)   老师:这么有为的巴金可惜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开是中国文坛的一大损失,下面你们看看社会各界对他的评价(教师出示幻灯片,有很多关于巴金的评价。老师并随口说出了作家曹禺对巴金的品价)“你是光,你是热,你是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   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多花点时间来学习巴金是完全值得的,下面我们来接触文章。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时,来了解巴金写这篇文章的序言。(老师出示幻灯片)   v 巴金在《愿化泥土》序中谈道:我空着两手来到人间,不能白白的撒手而去。我的心燃烧了几十年,即使有一天它同骨头一道化为灰烬,灰堆中的火星也不会给倾盆大雨浇灭,这热灰将同泥土掺和在一起,让前进的脚带到我不曾到过的地方!这激越的字里行间中,是一份为了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情怀。也正是这份执着的追求和远方一盏永不灭的红光,让巴金在人生历程的搏斗中,从未犹豫,从未退缩。   老师:请同学们齐读红体字,老师我朗读蓝体字。 (同学们与老师的激情朗读增强了课堂的求知气氛)   老师:同学们,从巴金的序言中我们应该读出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是的,那是充满深情的。下面我们进行整体感知吧。如果把这篇文章分成三部分来理解,你是怎么来理解的?你们相互讨论一下,再发表意见。 (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   学生:1至2自然段为一部分,3至8自然断为一部分,9至10段为一部分。   老师:你们同意这个看法吗?   (学生异口同声表示同意)   老师:那好,你们为什么这样理解呢?   学生一:第一部分主要写远方的离愁,对祖国的思念。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法国访问)   学生二:第二部分主要写往事的痕迹,对故土的思念。   老师:主要写了哪个地方的事,什么时候的事?   学生三:成都公馆里马房与门房,巴金在文化革命受难。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成都公馆   文革受难)   学生三:第三部分点题,说出作者心声。   老师:同学们整体感知能力很不错的,下面我们分部分来理解文章。我们首先看文章第一部分,大家默读一遍,速度要快,可以跳读,找找这部分有没有感触最深的话,为什么让你感触最深?   (老师在教室来回巡视,有时还与学生交流,大约一分钟以后)   学生一:这句话我感触最深,“长期在国外是不幸的事,一直到今天我还是这样想。我也知道这种想法不一定对,甚至不对。但这是我的真实思想。”从这句话可以感觉出巴金的对祖国的真挚的感情。   学生二:“在想象中我重见那些景象,我觉得有一种力量在支持我。”这句话对我感触最深,从这句话我读出了巴金心中装着祖国装着人民,使我也增强了对祖国的认同。   学生三:我觉得这部分都不错,读这部分我不由想起一首歌《中国心》   老师:谁会唱《中国心》,或者谁记得里面的歌词,哪怕一句? (学生纷纷插嘴填歌词,有人还小声哼哼)   老师:好,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理解很到位。我在这一部分也摘录了两个语段,算是我对它感触深,下面我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教师放幻灯片,屏幕上显示)   “我的心随着它回到了我的童年,回到了我的家乡。几十年来有一根绳子牢牢地栓住我的心。” “在想像中我重见那些景象,我觉得有一种力量在支持我。于是我感到精神充实,心情舒畅,全身暖和。”这几句话中“一根绳子”“一种力量”各指什么意思?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粤教版选修《愿化泥土》课堂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