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全诗采用了白描手法,如“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的直白描绘,震撼人心。 4 .问题探究 关于“芒砀”的解释: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认为“芒砀诸山实产文石。意者是时官司取石于此山……为数甚多,无由即达江浒……谓芒砀产此文石,千古不绝,则千古常为民累。有心者能不睹之而生悲哉 ? ”即“芒砀”为山名,而程千帆不认同此说,他认为“芒砀”既非旧说的山名,也非芒砀文石,而是大、多之意,与“旁唐”、“沆砀”、“莽荡”、“旷荡”意同。 ( 《李白《丁都护歌》“芒砀”解》,南京师范学院学报 1979 年第 2 期 ) (四)越女词五首 ( 其三 ) 1 .写作背景简介 《越女词》是李白在越地所写。谢灵运有《东阳溪中问答》诗,应是此五首诗之所本。谢诗:“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为 ? 月就云中堕。” 2 .基本解读: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 “棹”、“人”二词入神之笔。“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人”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3 .鉴赏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全册教案,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全诗采用了白描手法,如“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的直白描绘,震撼人心。
4 .问题探究
关于“芒砀”的解释: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认为“芒砀诸山实产文石。意者是时官司取石于此山……为数甚多,无由即达江浒……谓芒砀产此文石,千古不绝,则千古常为民累。有心者能不睹之而生悲哉 ? ”即“芒砀”为山名,而程千帆不认同此说,他认为“芒砀”既非旧说的山名,也非芒砀文石,而是大、多之意,与“旁唐”、“沆砀”、“莽荡”、“旷荡”意同。 ( 《李白《丁都护歌》“芒砀”解》,南京师范学院学报 1979 年第 2 期 )
(四)越女词五首 ( 其三 )
1 .写作背景简介
《越女词》是李白在越地所写。谢灵运有《东阳溪中问答》诗,应是此五首诗之所本。谢诗:“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为 ? 月就云中堕。”
2 .基本解读: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
“棹”、“人”二词入神之笔。“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人”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3 .鉴赏要点
此诗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
第 3课 杜甫诗五首
一、作者介绍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立登要路、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歌还提供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二、课文简析
(一)月 夜
1.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 (756)。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2.基本解读: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陷于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