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外国小说欣赏选读《清兵卫与葫芦》教案10» 正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10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外国小说欣赏选读   阅读:68374

概要:《清兵卫与葫芦》教案一、导入新课:情节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人物、环境合称为“小说的三要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兵卫与葫芦》(板书)这篇小说,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情节的精心营造来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二、相关介绍: 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流派“白桦派”的代表作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三、内容探究:问1:小说有哪些故事情节构成,简要概括相关内容。明确:结局——改学绘画序幕——痴迷葫芦开端——发现并买下葫芦发展——教员没收葫芦并家访高潮——父亲砸碎葫芦、校役喜卖葫芦结局——热衷绘画却又遭抱怨问2:小说将“结局”安排在“序幕”之前,这是一种怎样的叙述方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先说故事的结局,再交代故事是如何发生、发展的,这种叙述方式叫“倒叙”。小说这样安排行文顺序,可以起到“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艺术效果。(师)说:小说作家往往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10,标签: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一、导入新课:

情节是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人物、环境合称为“小说的三要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兵卫与葫芦》(板书)这篇小说,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情节的精心营造来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

二、相关介绍:

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流派白桦派的代表作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他的作品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三、内容探究:

问1:小说有哪些故事情节构成,简要概括相关内容。

明确结局——改学绘画

序幕——痴迷葫芦

开端——发现并买下葫芦

发展——教员没收葫芦并家访

高潮——父亲砸碎葫芦、校役喜卖葫芦

结局——热衷绘画却又遭抱怨

问2:小说将“结局”安排在“序幕”之前,这是一种怎样的叙述方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先说故事的结局,再交代故事是如何发生、发展的,这种叙述方式叫“倒叙”。小说这样安排行文顺序,可以起到“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艺术效果。

(师)说:小说作家往往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要让他千回百转,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这种千回百转的设计就叫“情节的摇摆”。具体来说,“情节的摇摆”分为两种情况——插叙交代、跌宕起伏。所谓“插叙交代”,就是在主要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顺势插入一段相关的交代(对人物的介绍、往事的回忆等等)。所谓“跌宕起伏”,就是情节紧张时的逐渐舒缓或情节舒缓时的陡然紧张,让人充满希望时转入绝望或让人心生绝望时陡生希望。比如,你在上课时偷偷玩手机,老师大喊一声“第一组第三排那个开小差的同学站起来!”,你心想“这会掉的大”,正准备站起来的时候,突然你的同桌“唰”的站起身,原来他在下面偷偷看小说。这时你拍着胸口长长舒了一口气,正在暗自庆幸的时候,突然管政教的校长在窗户外面对你说“这位玩手机的同学,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这就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典型事例,如果写成小说也会体现出“情节上的摇摆”,收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按“直线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热衷于鉴赏和收藏葫芦,结果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改学绘画。如果你只听这样一个故事,你就会觉得索然无味,然而志贺直哉却加入了许多“情节上的摇摆”,收到了吸引读者的艺术效果。

问3:《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中又有哪些“情节上的摇摆”呢?

明确:1、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件事发生之后,作者没有马上写级任教员“没收葫芦”,而是宕开一笔,插叙交代了这个教员的爱好。2、级任教员去家访,向来严厉的父亲恰好不在家。3、清兵卫被级任教员训斥得胆战心惊,深怕教员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幸亏教员只管训斥,并没有注意到就在身后的那些葫芦。4、父亲回来后,狠狠地揍了清兵卫一顿,起初没有发现柱子上的葫芦,后来忽然注意到那些葫芦,并非常粗暴地将其“一个一个地砸碎”。5、教员将葫芦当做脏东西交给校役,后来却意外地卖了一个好价钱。6、清兵卫按父亲的意愿学绘画,结果父亲又开始嘀咕了。这个地方,我提出一个疑问:“情节上的摇摆”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问4:“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表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1买葫芦——“常常”、数目、价值;2、看葫芦——错看(“这葫芦真好!”)、呆看、不知疲倦地看、几乎每天都跑去看;3、做葫芦——开、籽、浸酒、亮、技巧很好;4、收拾葫芦——酒、好、进罐子、进火炉箱、打开罐子、好络绳、在檐廊下。作者运用了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手法,意在说明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问5:文中写“客人来访谈葫芦”一事是想说明什么?

明确:父亲很不高兴地看了看玩葫芦的清兵卫,父亲对清兵卫插嘴评葫芦加以呵斥,交代了清兵卫与父亲之间的矛盾。清兵卫的偷偷发笑、插嘴,则说明了清兵卫对葫芦有着独到的艺术眼光

问6:“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清兵卫沉默了”这一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内容上——一者交代清兵卫痴迷葫芦和艺术眼光独到,二者交代他与父亲之间的矛盾。结构上——为后文故事的发展(买葫芦、玩葫芦、父亲砸葫芦、葫芦卖高价)做铺垫、设伏笔

问7:小说结尾的两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1内容上——结尾两段主要写清兵卫热衷着绘画却又遭父亲抱怨。2、结构上——(1)结尾写清兵卫改变兴趣、热衷绘画,与小说的开头形成呼应;(2)小说以一句“父亲又开始嘀咕了”戛然而止,给了读者无限的后续故事去想象,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这句话给读者这样的暗示——清兵卫的爱好或许又会因父亲的干涉而放弃,葫芦的故事也许继续重演,这样就加深了一种悲剧意味,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问8:你如何看待小说中的教员和清兵卫父亲的形象?

明确:教员和父亲的共同点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宽容心。教员没收清兵卫的葫芦,还生气地说“这种小孩子将来将来不会有出息的”,家访时批评家长、训斥清兵卫;父亲狠揍清兵卫,对他破口大骂,砸碎所有的葫芦。他们对于调皮的小孩子非打即骂,缺乏正确的引导。另外,教员还存在着虚伪、偏执的特点比如:“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平时连走过都不大高兴的新地的戏院子,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这前后的矛盾说明了他的虚伪

[1] [2]  下一页


Tag: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外国小说欣赏选读

上一篇:《素芭》教案6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10》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