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10)海内存知己 (11)蜡炬成灰泪始干 (12)玉不琢,不成器 说明:由于生活语言不可能象数学命题一样准确,因此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在所难免,作为教师,只要学生的推断能在某种前提或某个角度下合乎情理,就应该肯定,在这里答案应该是开放的,不同的观点应允许共存,关键是只要学生能“学会数学地思维” .三、课堂练习:课本P35 1、2题补充:判断下列问题中,p是q成立的什么条件? p q (1)x2>1 x<-1 (2)|x-2|<3 -x2+4x+5>0 (3)xy≠0 x≠0或y≠0 解:(1)p推不出q,qp (2)pq (3)
充要条件(一) 人教选修1-1,标签:高三数学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10)海内存知己
(11)蜡炬成灰泪始干
(12)玉不琢,不成器
说明:由于生活语言不可能象数学命题一样准确,因此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在所难免,作为教师,只要学生的推断能在某种前提或某个角度下合乎情理,就应该肯定,在这里答案应该是开放的,不同的观点应允许共存,关键是只要学生能“学会数学地思维” .
三、课堂练习:课本P35 1、2题
补充:判断下列问题中,p是q成立的什么条件?
p q
(1)x2>1 x<-1
(2)|x-2|<3 -x2+4x+5>0
(3)xy≠0 x≠0或y≠0
解:(1)p推不出q,qp (2)p
q
(3)pq,q推不出p (原问题
)
2、判别步骤
(1)认清条件和结论.(2)考察pq和q
p的真假.
3、判别技巧
(1)可先简化命题.
(2)否定一个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3)可将命题转化为等价的逆否命题后再判断.
四、课时小结:
四、课后作业
1.书面作业:课本P36,习题1.8:1(1)、(2);2:(1)、(2)、(3)。
2、写出生活中有四种关系的名言名句各1句。
3、名句探微——名言名句充要关系之剖析。(500字左右)
4.预习:下节内容,预习提纲:
(1)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是什么?
(2)怎样判断命题的充要条件?
五、板书设计
§1.8.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推断符号“”的含义。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意义。
小结:(略)
六、教学后记
上一篇:复数的向量表示教案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