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后的思考 卢永龙这是一篇以文包诗的课文。就该课的课程资源来说,应该很好地利用课文来理解古诗,深入体会思想感情。我教学这一篇课文后作以下几点反思。一、品读激情,情感共鸣《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蕴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我们只有通过品词、品句和品读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共鸣。因此在教学时我作以下朗读指导:(一)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紧扣“两年”一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事例进行对比,结合学生平时离家时间几天就觉得很想家人了,跟作者离家“两年”对比。通过对比,学生理解了“两年”确实很长,作者也更想家乡和亲人。进而指导学生品读“两年”的语气,以突出作者离家之久,思家之切。(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后,让学生相应找出作者用来表达这两自然段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设计了逻辑引读: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很想念家乡的亲人,于是便这样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又一年,重阳节又到了,王维还是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他更家想念家乡的亲人,于是再这样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两年过去了,年复一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后的思考3,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后的思考
卢永龙
这是一篇以文包诗的课文。就该课的课程资源来说,应该很好地利用课文
来理解古诗,深入体会思想感情。我教学这一篇课文后作以下几点反思。
一、品读激情,情感共鸣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蕴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我们只有通过品词、品
句和品读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共鸣。因此在教学时我作以下朗读指导
:(一)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紧扣“两年”一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现
实生活事例进行对比,结合学生平时离家时间几天就觉得很想家人了,跟
作者离家“两年”对比。通过对比,学生理解了“两年”确实很长,作者
也更想家乡和亲人。进而指导学生品读“两年”的语气,以突出作者离家
之久,思家之切。(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后,让学生相应找出作者用
来表达这两自然段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
设计了逻辑引读: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很
想念家乡的亲人,于是便这样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年又一年,重阳节又到了,王维还是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他更家想
念家乡的亲人,于是再这样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两年过去了,年复一年,年年如此,佳节如期而至,思乡肝肠寸断,他依
然这样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通过层梯式的步步引
读,使学生透过这“一年一度”这个平谈的数字感觉到作者思乡的内心世
界,思乡之情随之升腾。此时多作任何的分析都是多余,惟有这朗朗的书
声才能表情达意。我想这就以读代讲的魅力吧。
二、讲写结合,训练表达
由于是由文入诗,文中的意思与诗中的大概一致,在学生理解课文中与之
相对的诗句后,相机安排了一个讲写结合的训练。先让学生结合文中的句
子或自己的话来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动笔写写
每句诗的意思。这一说一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语言训练的规
律。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要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里走一个来回。
来就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回就是从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前面部
分是学习短文引出思乡之情;后面讲写结合则是由思乡之情回到语言文字
的训练。即是思乡之情是通过哪能些语言文字来表达的。
三、课外延伸,增加积累
学习这一课文,体会思想感情之后,设计了向课外延伸这一环节。思乡之
人何止王维?我国从古至今有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时刻思念家乡和亲人。
请听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听听
他们倾诉思念家乡、亲人之苦。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思乡的句子,体
会作者思乡之情,最后齐读,达到情感共鸣。以一思乡主题,引出一组思
乡古诗,让学生在学习一文时,认识更多的同类古诗,最后还安排学生搜
集其他思乡之情的各种文体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使阅读量的积累达到质
的变化。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让“经典”诗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
学生可以直接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感受古诗的规律和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逐渐对古诗学习产生兴趣。用诗文诵读等形式让学生增加自己的积累,
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