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直奔脉落”紧张使杨义贤忘了第一句该说什么,于是看着课件上的提示,他一上课就要同学们说说脉落,问题下去,激起了“千层浪”。黄嘉豪说:“杨义贤的问题也太突兀了,我们都没有思想准备。总该先解解题意吧,三顾茅庐,“顾”的是什么,“茅庐”是什么意思,三顾茅庐说的是谁?黄老师平时都是让我们先从了解题目入手,然后再慢慢地深入,他到挺麻利,课始就直奔主题。这对有点水平的、预习比较认真的同学还可以凑合着回答出来,要是换了学习上有点困难的同学,根本答不上来。2、“人物点评”在杨义贤请大家说说四个人物的特点时,孩子们意见纷纷。夏梓元说这篇课文主要是赞扬刘备的礼贤下士,他是文章的主人公。关羽只是个陪衬,不需要连他的性格特点都说得那么清楚。可杨义贤认为关羽是“很有心计的人”时,蔡伟达又有异议:“我觉得关羽并不是很有心计的人,他认同刘备这样做,所以没有阻拦。”黄煜豪接着说:“其实,关羽对诸葛亮也很不满意,但他是个沉稳的人,不会像张飞那么鲁莽。但这个不叫有心计。”两位同学这么一来,学习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又有不少同学举起了手,示意要发言。此时的杨义贤被同学们问得十分狼狈,没办法“招架”,便对
“《三顾茅庐》我来教!”,标签: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紧张使杨义贤忘了第一句该说什么,于是看着课件上的提示,他一上课就要同学们说说脉落,问题下
去,激起了“千层浪”。
黄嘉豪说:“杨义贤的问题也太突兀了,我们都没有思想准备。总该先解解题意吧,三顾茅庐,“顾
”的是什么,“茅庐”是什么意思,三顾茅庐说的是谁?黄老师平时都是让我们先从了解题目入手,
然后再慢慢地深入,他到挺麻利,课始就直奔主题。这对有点水平的、预习比较认真的同学还可以凑
合着回答出来,要是换了学习上有点困难的同学,根本答不上来。
2、“人物点评”
在杨义贤请大家说说四个人物的特点时,孩子们意见纷纷。夏梓元说这篇课文主要是赞扬刘备的礼贤
下士,他是文章的主人公。关羽只是个陪衬,不需要连他的性格特点都说得那么清楚。可杨义贤认为
关羽是“很有心计的人”时,蔡伟达又有异议:“我觉得关羽并不是很有心计的人,他认同刘备这样
做,所以没有阻拦。”黄煜豪接着说:“其实,关羽对诸葛亮也很不满意,但他是个沉稳的人,不会
像张飞那么鲁莽。但这个不叫有心计。”两位同学这么一来,学习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又有不少同学
举起了手,示意要发言。此时的杨义贤被同学们问得十分狼狈,没办法“招架”,便对同学们的意见
“置之不理”。直接进入了下一个板块,
“咦?怎么没反应的!”他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不满”。事后询问他,是否感受到了同伴的
不满,杨义贤坦诚地说:“听到了。可是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是什么意思?所以只能装做没听到
,继续往下上呗。”
黄老师认为由败笔三引出的亮点一:“对不起”
在研究第三段的段意时,大家为要不要用上“终于”这个词争论不休。
有的同学认为,这个词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和决心,要用!
有的同学因理解上的错误,认为三顾茅庐的意思仅仅是第三次去请到了诸葛亮,所以不赞成用这个词
。
此时的杨义贤站在讲台上,尴尬地笑了一下,说:“不好意思,这是我归纳的段意。我没有像大家理
解得那么深刻,对不起。让我下课再研究研究。”杨义贤的“对不起”反到成了这节课的亮点,许多
孩子都在日记中表扬了他这个行为。
俞楠欣说:“我们学着学着,发现老师做的课件出现了问题。杨老师连忙说:‘对不起,对不起,我
自己理解课文不深,所以表达不清晰了。’他这么一说, 正在偷笑的我们,一下子不笑了。觉
得他是一位敢于认错的好老师。”
胡雪道:“错了就是错了,想不出就是想不出。杨义贤能当着我们的面承认自己的问题,我觉得很了
不起。虽然他今天是老师,但是并没有不懂装懂,而是和大家一起探讨。这样才是真正的平等嘛!”
小蓥写道:“杨义贤还是十分谦虚的,在给大家整理段落大意时,他疏忽了几点重要的因素,被同学
指出后,挺尴尬的。我还以为他又要闷声不响地过去了呢。没想到,他真诚地向大家道歉,迎来了同
学们的赞叹。这是需要勇气的。”
孩子们的评价,我很赞同。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承认自己备课上的失误,这的确需要勇气。杨
义贤的真诚给课堂添色不少。
问他在说“不好意思”的那一刹那有什么感受时,他说:“很轻松。觉得心里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不
像刚才那样,我对同学们的争论视而不见,其实心虚得很。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我想课后再去研究研
究,一定会弄明白的。”
亮点二:出示“三顾茅庐的原文”
带着同学们读“三顾茅庐”的原文,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也是同学们最肯定的一点。
蒋纯说:“我觉得杨义贤的课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有可能黄老师也要向他学习的,就是给我们看了“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原文”,我们在书中学习的是白话文,是节选,杨义贤注意到了这一点,将古
文与课文对照着学,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真正走进了《三顾茅庐》。这是课外的延伸,也是我
们最感兴趣的。下课后,还有许多同学都趴在讲台上对着电脑读“原文”呢。他的这一个举动,激发
了我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初杨义贤设计这个环节时,是这样考虑的:“我特别喜欢三国演义,想借这个机会,再把三国演义
推荐给大家。再说,我们的课文太简单了,我们班的同学完全有水平读‘文言文’版的‘三顾茅庐’
,所以就想到让同学们一起来读文言文,他们肯定感兴趣。不过就是这个版本比较难找,我找了三个
多小时,才找到。光用‘Google’搜索一下是不行的,还得一个一个网站打开去浏览,选择好了以后
,自己还要仔细地读一读,要准确地找到‘一顾’在哪儿?‘二顾’从哪里开始,‘三顾’讲到什么
地方结束。要有选择性地读给同学们,不然的话,这么多字的文言文,同学读着读着肯定要厌倦的。
”
这一段话,俨然像一个老教师的口吻。杨义贤不仅仅会搜索资料,更会汲取、整合这些资料,将其好
好利用,能力的确很强。
最后,他还有几句感谢的话想说:
上一篇:《三顾茅庐》教后反思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