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华豆第二次执教《夹竹桃》点评» 正文

华豆第二次执教《夹竹桃》点评

[10-21 00:57:1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55

概要:华豆第二次执教《夹竹桃》点评 一、教师充满教学的激情。1.经历一次试教,教案作了不少的修改,不厌其烦地“虚心求教”。2.课堂上精神饱满,声音洪亮。3.两处语言描述激情四溢,充满诗意。4.两次范读,入情入境,很有感染力。5.根据课文创作小诗,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二、教学策略的体现。1.抓住文章首尾的关键词“韧性”与“幻想”组织教学。2.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夹竹桃的特点。3.重视朗读指导,与品词析句结合;教师勇于范读。4.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写作特色与语言表达的技巧。5.抓住“观察与想象结合”这个训练点,体现读写结合。三、教学的脚步悠然一点。1.创设了自学的空间,也要保证学生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2.让学生有强烈的问题的意识,比如开头部分,要让学生发现问题。3.如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比如其它的花的特点(花团锦簇、“来去匆匆”),比如“月光下的夹竹桃”到底美在何处?要让学生充分体验。4.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必面面俱到,要突出教学的重点。 评《夹竹桃》“学界泰斗”季羡林的《夹竹桃》质朴而典雅,描绘了在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

华豆第二次执教《夹竹桃》点评,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华豆第二次执教《夹竹桃》点评

 

一、教师充满教学的激情。1.经历一次试教,教案作了不少的修改,不厌其烦地“虚心求教”。2.课堂上精神饱满,声音洪亮。3.两处语言描述激情四溢,充满诗意。4.两次范读,入情入境,很有感染力。5.根据课文创作小诗,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

二、教学策略的体现。1.抓住文章首尾的关键词“韧性”与“幻想”组织教学。2.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夹竹桃的特点。3.重视朗读指导,与品词析句结合;教师勇于范读。4.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写作特色与语言表达的技巧。5.抓住“观察与想象结合”这个训练点,体现读写结合。

三、教学的脚步悠然一点。1.创设了自学的空间,也要保证学生自学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2.让学生有强烈的问题的意识,比如开头部分,要让学生发现问题。3.如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比如其它的花的特点(花团锦簇、“来去匆匆”),比如“月光下的夹竹桃”到底美在何处?要让学生充分体验。4.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必面面俱到,要突出教学的重点。

 
评《夹竹桃》

“学界泰斗”季羡林的《夹竹桃》质朴而典雅,描绘了在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今天,听了顾琴老师的《夹竹桃》一课,深感顾老师的课扎实又不失灵动,感觉到顾老师驾驭文本的能力。整堂课的教学以 “韧性、幻想”展开,带领学生入境悟情,个性解读,感受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在品味课文语言的同时,感悟夹竹桃的人文性。

一、品读、比较中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夹竹桃是始终如一地开。 不管是季节的更替,还是气候的变化。它总是始终如一地开。“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边读边想边悟,深刻理解夹竹桃任凭风吹雨打,始终如一地开,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性。

2.夹竹桃的花期之长,令人赞叹。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联系课文第三自然段,将夹竹桃与其他花作比较,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不遗余力地写其他花,这是为什么?”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夹竹桃甘于寂寞,默默无闻的品性,它的花期是如此之长,它是如此地有恒心,有毅力地开放,更感受到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3.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体会夹竹桃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育。在读悟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韧性”一词的理解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夹竹桃的花期长,始终如一地开放,更加关注于她甘于寂寞、不张不扬、默默无闻品性。教师适时的、诗意的、直达学生心灵的点评,又将激起学生从悟到读的激情。

二、放飞想象,体会语境,激情促写

1.放飞想象,浮现画面、体会语境。《夹竹桃》中有这样一段话:“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老师让学生们走进文本,边读边想,体会文本所描写的情境。

2.再造想象,激情促写。师出示句式:“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香气袭人,我幻想它是          ,它居然就是                     。”让学生就这一部分,继续展开对“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的夹竹桃的想象,并跃然纸上,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听着他们精彩的发言,默默地称赞,此时的学生已走进了作者的心灵,达到了教学目的。

3.语文学习是一种养成,一种熏陶,一种浸染。在课堂尾声,出示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是季羡林老先生一生的写照,在看视频资料,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读老师创作一首诗赞美夹竹桃。学生很自然地将夹竹桃和季羡林老先生联系起来,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感染下对夹竹桃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逐渐爱上了夹竹桃,更爱上了具有夹竹桃品性的先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写话的欲望。

总之,课堂上,教师始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立足于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交流为主线,自读自悟,谈感受,练朗读,努力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立体对话环境中,使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熏陶完美结合,起到好的效果。


 


Tag: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华豆第二次执教《夹竹桃》点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