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正文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10-21 00:24:0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语文教研   阅读:68673

概要:重 点练 习 第六单元史传文通过史传散文的学习,增长历史知识,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了解史传散文,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能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21《陈涉世家》了解《史记》(纪传体史书)和司马迁及本文的历史意义。分析本文围绕起义发生、发展过程叙述的特点,掌握文中判断句、被动句、使动句、意动句的运用,掌握字词,重点“为”字的运用。翻译或扩写其中一篇史传散文。22《唐雎不辱使命》了解《战国策》一书(国别体史书)。学习古人不畏强暴、维护国家尊严的独立人格与爱国精神。掌握本文中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了解文章中的历史典故,重点掌握语气助词。23《隆中对》了解《三国志》一书(与《三国演义》的区别)。熟悉“三顾茅庐”的故事和诸葛亮在文章中表达的战略思想和方针。掌握本文的文言字词、句式,重点了解宾语前置“时人莫之许也”。24《出师表》(议论文)了解“表”的文体特点,学习诸葛亮忠于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学习和掌握本文字词,尤其是大量至今尚在运用而又古今异义的字词。熟读本文中的对偶佳句。25《词五首》体会词的特点(与诗、曲比较),了解五位词人的情况,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
 

  第六单元

史传文

通过史传散文的学习,增长历史知识,学习历史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

了解史传散文,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能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1《陈涉世家》

了解《史记》(纪传体史书)和司马迁及本文的历史意义。分析本文围绕起义发生、发展过程叙述的特点,掌握文中判断句、被动句、使动句、意动句的运用,掌握字词,重点“为”字的运用。

翻译或扩写其中一篇史传散文。

22《唐雎不辱使命》

了解《战国策》一书(国别体史书)。学习古人不畏强暴、维护国家尊严的独立人格与爱国精神。掌握本文中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了解文章中的历史典故,重点掌握语气助词。

23《隆中对》

了解《三国志》一书(与《三国演义》的区别)。熟悉“三顾茅庐”的故事和诸葛亮在文章中表达的战略思想和方针。掌握本文的文言字词、句式,重点了解宾语前置“时人莫之许也”。

24《出师表》(议论文)

了解“表”的文体特点,学习诸葛亮忠于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学习和掌握本文字词,尤其是大量至今尚在运用而又古今异义的字词。熟读本文中的对偶佳句。

25《词五首》

体会词的特点(与诗、曲比较),了解五位词人的情况,阅读、理解、背诵,分析不同内容的不同表达方法,体会不同的风格。

综合性练习

课外拓展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诗人、词人或其他古人,收集他们的资料,写一篇介绍评论文章,讨论交流。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被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世》一表真名世,千秋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九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

单元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第一单元

学习中外爱国题材的诗歌,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读懂诗歌,分析诗歌中不同的艺术形象及含义,理解和体会诗歌的不同风格、不同表达手法。了解主要的几位诗人及诗作的背景。

1《诗两首》

体会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感情。理解和掌握诗人将抽象感情化作具体形象的艺术构思。分析诗中的形象含义。

2《我用残损的手掌》

体会诗人在国难之际的深厚爱国情怀和不管艰难困苦坚持爱国信念的精神。理解诗中用“残损手掌”抚摸遭日寇蹂躏国土地图引发联想的构思和诗歌中众多形象的含义。体会诗歌不同形象对比的含义和作用。

写一篇爱国题材的散文或诗歌。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理解和掌握新一代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爱国之情及特点(与前几首诗比较)。理解、分析诗中的形象,体会其比喻、象征的特点(现代诗的特点)。

4《外国诗两首》

理解思乡爱国之情是全人类共有的情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学习两诗选材角度独特、分别通过代表性的具体形象寄寓情感的特点。

综合性练习

关于“土地”(象征家乡、祖国)专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自古以来流传许多关于“土地”的诗文、故事,“社稷”(土地神、谷神)代表国家。拓展学习秦牧的《土地》,收集关于“土地”的资料。

我国最早的爱国诗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朱德《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眼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董必武《寄延安》:“巴渝漂泊又经秋,搜索枯肠试打油。鼓吹休明我岂敢,讴歌御侮赋同仇。”

九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

单元

     

人文目标 认知目标

 

     

  第二单元

继续学习小说,认识和了解中外不同国家、民族通过小说反映的历史和现实。开拓眼界,涵泳胸襟。

欣赏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小说,进一步培养从情节、环境分析人物、弄懂小说思想意义的能力,比较所选课文不同的结果构思和表达方法。

5《孔乙己》(短篇)

正确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教育制度的弊端和作者对此的深刻批判,理解作者对孔乙己“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态度。读懂小说,其中的关键句,分析孔乙己人物形象,掌握小说选取人物几个生活片断刻画人物的手法和第三人称叙述角度的特点及作用。

就自己读过的小说,写一篇小说评论或读后感。

6《蒲柳人家》(长篇节选)

体会这篇小说浓郁的民族特色(情节的传奇性,结构的连贯性,语言的通俗性,人物的鲜明性),节选部分分别写了奶奶、爷爷两个人物,分析人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Tag:语文教研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