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导学案» 正文

苏教版七年级下《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导学案

[02-26 17:40:1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69

概要:(二)导入(三)教学过程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注释:1、曲:弯折。2、初日:早上的太阳。3、禅房:僧人的房舍。4、万籁: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5、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6、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7、空:使……空明。8、清晨:早晨。9、但余:“惟闻”、只留下。10、曲:一作“竹”。 11、俱:都。12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信号。13、悦:使……高兴。译文:清晨,我走进古老的寺院,朝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之处,后禅院花木掩映,又浓又深。忽见山峦滴翠,光彩悦目,翩飞的群鸟十分欢欣,清清的潭水倒影着山影,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纯洁。仿佛大自然的一切声音都消失,只听到悠扬不尽的钟磬之音。赏析诗文:1、 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请用简洁的词语回答。答: 清幽寂静

苏教版七年级下《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导学案,标签: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二)导入

(三)教学过程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

1、曲:弯折。2、初日:早上的太阳。3、禅房:僧人的房舍。4、万籁: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5、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6、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7、空:使……空明。8、清晨:早晨。9、但余:“惟闻”、只留下。10、曲:一作“竹”。 11、俱:都。12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信号。13、悦:使……高兴。

译文:

清晨,我走进古老的寺院,朝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之处,后禅院花木掩映,又浓又深。忽见山峦滴翠,光彩悦目,翩飞的群鸟十分欢欣,清清的潭水倒影着山影,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纯洁。仿佛大自然的一切声音都消失,只听到悠扬不尽的钟磬之音。

赏析诗文:

1、  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请用简洁的词语回答。

答:  清幽寂静                                                     

2、请用两句话说一说颈联所写的内容。

答:写山光之美,潭水之清。                                              

3、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环境的寂静无声?

答:以静写动、以动衬静。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1、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系我国第二淡水湖。 2、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3、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4、坼:裂开。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5、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6、字:这里指书信。 7、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8、戎(róng)马关山北: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战争。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9、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肆意地(流淌)。

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整个天空全映在湖面上。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赏析诗文:

1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比较: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

3、比较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

答: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

4、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答:(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5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导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