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②. 共鸣说。持这种解释的科学家认为,沙丘的构成状态就像一个天然的共鸣箱,沙粒滚动所发出来的声音在共鸣箱的作用下被放大。③. 碰撞说。持这种解释的科学家认为,声音是由于沙粒彼此碰撞而发出的。④. 吐气说。持这种解释的科学家认为,在夏日炎热阳光的烤灼下,沙层增温后,内部的空气因膨胀顺沙粒间隙向外排出,导致声响。答: 5.思考: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括号中和词语,说说加点的词语用得好的理由。(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只走兽(野兽)。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表格式导学案4,标签: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②. 共鸣说。持这种解释的科学家认为,沙丘的构成状态就像一个天然的共鸣箱,沙粒滚动所发出来的声音在共鸣箱的作用下被放大。
③. 碰撞说。持这种解释的科学家认为,声音是由于沙粒彼此碰撞而发出的。
④. 吐气说。持这种解释的科学家认为,在夏日炎热阳光的烤灼下,沙层增温后,内部的空气因膨胀顺沙粒间隙向外排出,导致声响。
答:
5.思考: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括号中和词语,说说加点的词语用得好的理由。(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只走兽(野兽)。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
(3)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揭露)。
【参考答案】
1.A(B错在不是时间顺序,而是逻辑顺序;C错在不是驳斥古人的说法,而是说明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是说明文;D不是较多地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而应是设问诠释。)
2.魔鬼的海、海市蜃楼与鸣沙。逻辑顺序/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引用说明等
3.(1)引用说明,(2)打比方,这样写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3)引用说明,这样写能更好地说明中心。
(4)举例子,这样写能使文章更令人信服,增强了说服力。
4.略
5.(1)“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既准确又有变化。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2)连“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都不可能,还谈什么“汽车飞机来支援”,所以用“更”恰当些。“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句中用“当然”,既准确自然,又口语化。
(3)“幻术”与“魔术”同义,但前面的定语是“魔鬼”,用“幻术”读起来上口,有韵味。“戳穿”与“揭露”义近,但“幻术”是假的,所以用“戳穿”显得更准确、更有力。
课
后
作
业
1.写出描写沙漠的古诗句三句。
①
②
③
2.语言表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描写沙漠的名句,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句诗扩展成一段写景的话。(不少于100字)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