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作者释疑的巧妙构思。 3.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4.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 1、了解文章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学习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可读性强的特点。 学习难点: 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学法指导: 本文寓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细细品读,既让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又从中感受到语言的熏陶,趣味盎然,所以同学们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并能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知识链接: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二、说明文的常识: 1、说明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2、说明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6,标签: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作者释疑的巧妙构思。
3.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4.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
1、了解文章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2、学习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可读性强的特点。
学习难点:
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学法指导:
本文寓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细细品读,既让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又从中感受到语言的熏陶,趣味盎然,所以同学们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并能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知识链接: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二、说明文的常识:
1、说明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2、说明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
表、摹状貌等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周密
6、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2.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大多使用)
三、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四、常见9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只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把比较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
2、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有条理地说清楚事物或事理。
3、列数字:
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
4、作比较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把抽象或陌生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易理解。
5、下定义
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作用:准确简练概括地说明事物。
6、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作用: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
7、画图表
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
8、作诠释
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个定义,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作诠释,不能颠倒,说成“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9、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自主预习案
1、填空。
竺可桢(1890—19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戳穿( ) 玄奘( ) 蜃楼( ) 戈壁( )酷热( )
蔚蓝( ) 万顷( )
3、词语解释
光怪陆离:
单枪匹马:
不胜:
【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案
1.本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从文中找出,从那些词语上可以看出可怕的)
2.思考:第4、5段是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具体原因是什么?
3.那么文章的2、3两节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先明确具体内容,然后再看作用,思考一下:写作手法的运用。)
4.课文先说沙漠中的奇怪现象然后解释具体的原因,这种顺序是什么说明顺序? 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5.思考: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括号中和词语,说说加点的词语用得好的理由。(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只走兽(野兽)。
上一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7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