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7» 正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7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136

概要:《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形成原因。2、找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导学提纲:一、说明文的类型: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以“物”为说明对象,重在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文章称为事物说明文。以某一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使读者明白这一事理的文章称为事理说明文。2、依据说明文语言的不同特色和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又可以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二、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状况、性质、特征、成因等加以解释)作用:清楚明了的阐释了......引资料:引用......,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下定义:用科学性语言抓住被定义事物的本质特征做周全严密的概括。(解说、描绘性语言不是下定义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7,标签: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形成原因。

2、找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导学提纲:

一、说明文的类型: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以“物”为说明对象,重在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文章称为事物说明文。

以某一抽象事理为说明对象,使读者明白这一事理的文章称为事理说明文

2、依据说明文语言的不同特色和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又可以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二、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

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状况、性质、特征、成因等加以解释)

作用:清楚明了的阐释了......

引资料:引用......,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下定义:用科学性语言抓住被定义事物的本质特征做周全严密的概括。(解说、描绘性语言不是下定义)

作用:科学严密地说明了......

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三、常见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互检互查。

阅读《目标与检测》的相关链接部分,完成《新方案》基础达标1和《目标与检测》自主预习中的1、2题。

二、设问导读,合作探究。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看,本文是一篇________说明文,它说明的对象不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浏览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形成原因(划找原文句子)

 

 

 

 

3、文章先说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然后解释具体的原因,这种说明顺序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顺序,即_______顺序。

4、说说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分组划找文中对应语句并作批注)

 

 

 

三、展示点拨,巩固练习。

1、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相互释疑,讲解点拨。

2、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二也说,东行入大流沙,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过去人马走踏过的脚印,不久就被沙所盖,所以人多迷路。

 

 

 

(2)这时候,沙便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四、应用迁移,拓展提升。

1、写出两句描写沙漠的古诗句。

 

 

2、互相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并写下来。

 

 

第二课时

导学提纲:

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品味------

中考常考两种题型:

①“······”词好在哪里?

答题格式:用了“......”词,生动(准确)的说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

②句子加点词“......”能否去掉或更换,为什么?

答题格式:A、表态不能。

          B、结合语境解释该词。(正面替换)

          C、与改后或去掉后的语义进行比较。(反面假设)

          D、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总结强调)

 

一、自主学习 互检互查。

试着给两种现象下个定义

海市蜃楼:

 

                                                               
鸣沙:

 

 

二、设问导读,合作探究

    1、依据说明文语言的不同特色看,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

    2、细读课文,将你认为用得好的、用的准的词语划出来赏一赏,品一品。

    3、和小组内的同伴交流交流你的想法。

三、展示点拨,巩固练习。

1、展示合作探究成果,讲解点拨。

2、做一做: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中的词语好不好,为什么?

(1)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到(看不见)一只走兽(野兽)。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来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和飞机来支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

 

 

 

 

(3)这一魔鬼的法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的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师孟奇所戳穿(揭露)。

 

 

[1] [2]  下一页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7》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