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6» 正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6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950

概要: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 [3]、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揭露)。 拓展训练案 1.课内问题探讨 ①名词解释(结合课本的语言) 海市蜃楼 : 鸣沙: ②课文为何不一开始就介绍沙漠里的两个奇怪现象,引用古代典籍里的亲身倒过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③“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⑤从本文发表至今四十多年来,人类对沙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网络上还了解到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能不能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些说明? 2.阅读下列语段 回答问题 (一)向沙漠进军 沙漠地区空气干zào____________(躁燥噪),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日光可以用来发电、取热、煮水、做饭。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liú____________(溜馏镏)水和盐。日光变为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6,标签: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

  

  

  

  

  [3]、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揭露)。

  

  

  

  

                  拓展训练案

1.课内问题探讨

  ①名词解释(结合课本的语言)

  海市蜃楼 :

  

  鸣沙:

  ②课文为何不一开始就介绍沙漠里的两个奇怪现象,引用古代典籍里的亲身倒过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③“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⑤从本文发表至今四十多年来,人类对沙漠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你从报纸杂志或网络上还了解到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能不能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些说明?

  

  

  

  2.阅读下列语段  回答问题

  (一)向沙漠进军

  沙漠地区空气干zào____________(躁燥噪),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日光可以用来发电、取热、煮水、做饭。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liú____________(溜馏镏)水和盐。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①据拼音选字填空。

  ②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一小节所讲内容为_____(A.沙漠的危害B.沙漠的改造C.沙漠的利用)

  ④给这段文字分层,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层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第②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为____________。

  A.下定义、列数字  B.分类别、列数字C.作比较、列数字  D.摹状貌、列数字

  ⑥沙漠地区利用日光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⑦最后一句中如将加点词“估计”去掉,表达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⑧沙漠地区可以利用日光取得的资源有哪些?

  

  

  学习小结:


上一页  [1] [2]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6》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