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背诵课文7、8段。 设计/张丽芬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 2、体味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难点分析1、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训练。2、 创作背景的介绍和诗歌意境的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板书对联,导入正课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生澜 诗圣杜甫笔下记载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作品有哪些?《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春望》等,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要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简介创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标签: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背诵课文7、8段。
设计/张丽芬
十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
2、体味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1、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训练。
2、 创作背景的介绍和诗歌意境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对联,导入正课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生澜
诗圣杜甫笔下记载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作品有哪些?《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春望》等,当然也包括我们今天要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简介创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三、朗读训练
1、学生自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2、朗读方法指导
①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
②韵脚读出延长音;
③以手指轻击大腿示拍子配合节奏法;
④边读边想象画面法。
3、进行朗读比赛
四、整体感知
说说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
明确 :1、描写了四幅画面:秋风怒号图 、群童抱茅图 、娇儿恶卧图、遥望广厦图
2、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五、感受秋天
1、先找出文中描写秋天的相关句子,然后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并感受其特征
2、把你所想象的场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提示:围绕秋天狂风肆虐、乌云密布、大雨如麻、凄凉肃杀的特征展开想象
六、走进草堂
1、走进草堂看到了怎样的情形?找出描写的语句并感受其特征。
2、请位同学给我们当回导游,带我们去参观当时的草堂。
提示:草堂是一贫如洗的凄伤之地。千疮百孔、摇摇欲坠、摆设极其简陋、棉絮破旧不堪。
七、走近杜甫
把你想象中的诗人情形描述一下
提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外貌和表情入手描述
八、聆听杜甫
试想,堂堂一代诗圣,却落得如此境地。这是谁之过? 那颗千疮百孔的心此时又发出怎样的呐喊?
九、遥寄杜甫
此时此刻你想对杜甫说些什么?
十、以诗赏诗,向课外延伸
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政治腐败,贫富不均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山河破碎,金瓯尚缺
3、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垂老别》)
——战乱中子孙亡尽的老汉愤然参军告别老妻的凄惨场面。
4、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孝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连年战争重新被征召的士兵的哭诉,这是人亡村衰、空寂萧条的那个社会的缩影。
5、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756年))
——写安史之乱中逃亡和被俘长安的遭遇,痛诉妻离子散之苦。
6、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写战斗残酷,死伤惨重,民不聊生,就连老妇人也要被迫上战场。
十一、布置作业
如今我们生活的常州城内高楼林立,周边乡镇别墅幢幢,百姓安居乐业。假如杜甫看到这种生活情景,他会是什么心情?请发挥想像,从杜甫角度画一幅画,为画配小诗一首或一段心理独白。
设计/张丽芬
综合学习与探究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仁人远大的抱负。
2、 体会注释对文言文阅读的作用。
3、 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4、 掌握一些比较特殊的句式。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单元的所有课文,今天我们对本单元作一个回顾,对一些重点、难点再进一步研讨。
二、组织学生讨论1-5题练习题
1、认真阅读题目,了解这5道题目的要求。
2、第1题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不同的见解全班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3、第2-5题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掌握文言文的一些特点和常识。
三、作文
本次作文题紧密联系本单元课文,在写作训练中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道题目进行写作训练,在作文之前认真阅读有关文章,再作深入理解,为写作打好基础。
诵读欣赏《山坡羊 潼关怀古》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中国古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欣赏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