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道之行也》学案10» 正文

《大道之行也》学案10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52

概要:(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答: 3.就《小国寡民》一文,谈谈老子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答: 4试将此文与《大道之行也》相比较,看老子与儒家学者理想的社会有何异同 答: 三.文采展示 1、孔子描绘了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请按照大道之行也的结构与写作思路写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生活(150字左右) 自主学习——学习要点检索【参考答案】 1、B(害人)2、①“与”“举”推举 ②“矜”“鳏”老而无妻的人 ③“蕃”“番”多 ④“说”“悦”愉悦、高兴3、①分:职分归:女子出嫁 ②恶:憎恶 ③

《大道之行也》学案10,标签: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答:                                                           

3.就《小国寡民》一文,谈谈老子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答:                                                           

4试将此文与《大道之行也》相比较,看老子与儒家学者理想的社会有何异同

  答:                                                            

三.文采展示

 1、孔子描绘了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请按照大道之行也的结构与写作思路写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生活(150字左右)

 

自主学习——学习要点检索

【参考答案】

       1、B(害人)

2、①“与”“举”推举

       ②“矜”“鳏”老而无妻的人

       ③“蕃”“番”多

       ④“说”“悦”愉悦、高兴

3、①分:职分归:女子出嫁

       ②恶:憎恶

       ③乱:造反作:兴起

       ④闭:用门闩插门大同:指理想社会

4、①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拥戴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担任领导,讲究信实,培养和睦的气氛

       ②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够受到供养

       ③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④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5.礼记•礼运;礼记;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6、课文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大同社会的特征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研读

【问题探究】

1. 【参考答案】这两个字是领字,“人”字领其后两句,理解时前后句都要加上这个字同理,“使”字领其后四句,理解它们时都要加上这个字

2. 【参考答案】内容上看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形式上看句式整齐,语气强烈,排山倒海而来,能增强表达的效果

3.  【参考答案】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讲求诚信,崇尚和睦,社会和平安定,人人都收到关爱,人人都安居乐业,人们珍惜劳动成果,无子嗣之心,尽全力工作

  尽管这个理想不能实现,但两千多年来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改革家向往的目标,如洪秀全,康有为等受其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

4.【参考答案】孔子的“大同”理想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因素,这决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崇高目标,两千多年来一直激励着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当然,这样的理想也是从维护阶级统治的根本出发的,有其局限性

【品悟写法】

1.总分总

2.排偶句式,

学考对接——知识迁移运用

一.积累运用

 1. ①A  ②B  ③A  ④A 

 2. ①通“举”,选拔  ②讲求;培养  ③以……为亲  ④以……为子  ⑤老而无妻的人,通“鳏”;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  ⑥残疾人  ⑦职分,指职业,职守  ⑧指女子出嫁  

3. ①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的实行,就是天下为大家所有     ②因此人们不只以他的亲人为亲,不只以他的儿子为子     ③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到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④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4. (1).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故外户而不闭 

5.《大道之行也》中构想的“大同”社会是《桃花源记》中“世外桃源”的根源,“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共享出来的《大道之行也》是对这种社会理想总体上的构思,文中既有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的说明,也有对“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叙述《桃花源记》则再现了”大同“社会的这种特征与生活风貌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因此可以说《大道之行也》是《桃花源记》的理论基础,《桃花源记》是《大道之行也》的艺术再现

6.点拨: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我也很希望生活在这个“大同社会”中,因为现在社会中人们都太自私了,比如说果皮纸屑在外面就随手乱扔,在家里会不会呢?我敢担保不会孔子在文中首先强调了“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我想,如果人们真的能做到“天下为公”,这个社会一定就是充满爱的世界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大道之行也》学案10》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