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鲁人版《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备课资料» 正文

鲁人版《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备课资料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775

概要:《阅微草堂笔记》漫议《阅微草堂笔记》比起以往的笔记小说特别是志怪类笔记小说来,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发展,十分明显的一点是具有了更加自觉的主题意识,故事中注入了人文“意味”。以往的志小说,包括稍早于《笔记》的袁枚《子不语》,多数是如实记录怪异传闻,人文意味寡淡。《笔记》以劝惩为宗旨,这就决定了作者必须认真考虑劝惩什么也就是主题。书中各篇的主题虽多是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释氏宗教思想,但也有不少作品或讥刺道学先生的迂腐虚伪,或揭示世情的险恶卑俗,或阐发人生的智慧、经验,其主题逸出了忠孝节义、因果报应的藩篱,让人觉得意蕴悠远。《笔记》中的小说类作品,多是笔记小说中的志怪一派。比起以往的同类作品来,它们的突出特点是,作者不再单纯志怪,而是自觉地吸取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善于写人的优长,往往能将异类以及同异类发生关系的世人写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滦阳消夏录(四)》记有一故事:以道学自任的某公在佛寺“时有变怪”的经阁下向人“盛谈《西铭》万物一体之理,满座拱听,不觉入夜。忽阁上厉声叱曰:‘时方疾疫,百姓颇有死亡。汝为乡宦,既不思早倡义举,施粥舍药,即应趁此良夜,闭户安眠,尚不失为自

鲁人版《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备课资料,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阅微草堂笔记》漫议
《阅微草堂笔记》比起以往的笔记小说特别是志怪类笔记小说来,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发展,十分明显的一点是具有了更加自觉的主题意识,故事中注入了人文“意味”。以往的志小说,包括稍早于《笔记》的袁枚《子不语》,多数是如实记录怪异传闻,人文意味寡淡。《笔记》以劝惩为宗旨,这就决定了作者必须认真考虑劝惩什么也就是主题。书中各篇的主题虽多是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释氏宗教思想,但也有不少作品或讥刺道学先生的迂腐虚伪,或揭示世情的险恶卑俗,或阐发人生的智慧、经验,其主题逸出了忠孝节义、因果报应的藩篱,让人觉得意蕴悠远。
《笔记》中的小说类作品,多是笔记小说中的志怪一派。比起以往的同类作品来,它们的突出特点是,作者不再单纯志怪,而是自觉地吸取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善于写人的优长,往往能将异类以及同异类发生关系的世人写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滦阳消夏录(四)》记有一故事:以道学自任的某公在佛寺“时有变怪”的经阁下向人“盛谈《西铭》万物一体之理,满座拱听,不觉入夜。忽阁上厉声叱曰:‘时方疾疫,百姓颇有死亡。汝为乡宦,既不思早倡义举,施粥舍药,即应趁此良夜,闭户安眠,尚不失为自了汉。乃虚谈高论,在此讲‘民胞物与’,不知讲至天明,还可作饭餐、可作药服否?且击汝一砖,听汝再讲‘邪不胜正’!忽一城砖飞下,声若霹雳,杯盘几案俱碎。”阁上妖物对某公的斥责,揭穿了某公言与行的矛盾,昭示了他迂腐、虚伪的本质,也让读者看到了妖物的明晰事理和幽默机智。篇末写“某公仓皇走出,曰:‘不信程朱之学,此妖之所以为妖欤!’徐步太息而去。”更如颊上三毫,活画出某公强作镇静以掩饰已非、内荏和坚执道学的顽固不化。寥寥二百余字,故事完满自足,人物形象鲜明,且孰邪孰正,不言自明,平静的叙述中寓含着辛辣的讽刺,意味绵长悠远。像这样短小而精致的作品,在以往的志怪小说中是不易看到的。
    《笔记》中还有一些纯写世人世事的记实作品,同样是性格鲜明,意味绵邈。这类作品应是志人小说的支派,但与《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不同的是,其记述的对象不仅是名公巨卿、文人雅士、僧家羽流,还写了一些下层民众甚至是奴仆。《姑妄听之(四)》有一篇写的就是纪家的仆人傅显: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见。’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短短数行,刻画出傅显只讲礼教而不知揆情度势的迂腐,并在客观上显示了封建礼教对下层民众的毒害。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极善于借一言一行透视人物的内在世界,但多吉光片羽,呈现给读者的类似于一个个特写镜头。而《笔记》中的志人小说,则都叙述了事件的纵向进程,有了更为完整的故事结构,人物形象也就相对丰满,这也是对志人小说的明显发展。
对理学与讲学家空论之揭露
明言儒学并非只是宋人所自诩的圣贤之徒的专利,以驳斥宋儒“独得圣贤之传”的说法,并指出儒学乃是平易、可实行的大道,而并非“空言聚讼”,徒逞口舌之辩的空论而已。所以《笔记》中又记载了一则妖物对一时值饥疫而犹自高谈阔论的道学家之斥责:
    “时方饥疫,百姓颇有死亡,汝为乡宦,既不思早倡义举,施粥舍药,即应趁此良夜,闭户安眠,尚不失为自了汉。乃虚谈高论,在此讲民胞物与,不知讲至天明,还可作饭餐,可作药服否?且击汝一砖,听汝再讲邪不胜正。”忽一城砖飞下,声若霹雳,杯盘几案俱碎,某公仓皇走出,曰:“不信程朱之学,此妖之所以为妖欤!”徒步太息而去。(13)
    在这里,纪昀借妖物之口表达了清儒对理学之“虚谈高论”的厌恶之情,在纪昀看来,这些所谓的程朱理学家对现实已麻木到了“百姓颇有死亡”却仍“虚谈高论”的地步,难怪要让妖物扔下一砖,使这位道学家“仓皇走出”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某公”逃走之时还长叹:你这个妖怪难怪是妖怪,原来你是不信程朱之学的缘故啊!从这则笔记我们可以看出以纪昀为代表的清儒“崇实黜虚”的实用主义儒家特色。事实上,纪昀本人不光在思想上是个大儒,而且更乐于实践之。据纪昀的墓志铭记载:“壬子,以畿辅水灾奏请截留宦粮万石,设十厂赈饥,得旨,六月开厂。自夏季至明年四月,全活无算。”
    既然在纪昀心中理学已是空谈——“谈理至宋人而精,然而滋蔓;讲学至宋人而切,然而即空”,那么对于那些专以讲理学为事的讲学家,纪昀则自然是更加蔑视了。他在《滦阳消夏录》中讲的一个老学究夜行遇鬼的故事,就深刻地讽刺了这种人:
    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庐也。”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唯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澈,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渺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萤萤如一灯照映户牖,人不能见,唯鬼神见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学究怒斥之,鬼大笑而去。
拍砖祖爷考
    纪晓岚曾有诗云:“平生心力坐消磨,纸上烟云过眼多”。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许多涉笔成趣的小品文对社会上欺世盗名,附庸风雅的文人,文字大加鞭挞。有时兴之所至还拍上一砖。这是我在古籍中所见的明确“拍砖”的最早记载。
    且看拍砖祖师爷是如何拍砖的。首先要说明的是纪晓岚拍砖对象为:“三教中人,”和“自以为和尚的人。”(纪晓岚语)纪晓岚说:“武邑某公,与戚友赏花佛寺阁前,......酒酣耳热,某公盛谈《西铭》‘万勿一体’之理,满座拱听,不觉入夜。忽阁上历声吒曰:‘时方饥疫,......乃虚谈高论,,在此民胞物与,不知讲至天明,还可作饭餐,可作药服否?且击汝一砖,听汝再讲邪不胜正。’忽一城砖飞下,声若霹雳,......某公仓皇走出,曰:‘不信程朱之学,此妖所以为妖矣!’徐步太息而去。”这一砖,其实不是什么狐仙扔的,而是纪晓岚扔的。纪晓岚赏那些酒醉饭饱,虚谈高论之徒一砖,谁说不宜。
   鲁迅曾评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云:“处事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微言,......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此先后诸作家所未有者也。”这个立论尚为公允。
  砖飞处黑地昏天,砖落处动地惊天;该拍砖时就拍砖,该出手时要出手;要的就是这种真性情的文字,要的就是这种灭虚伪的效果,要的就是这种固守精神家园的斗士,要的就是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论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鲁人版《中国古代小说选读》备课资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