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格律诗词》教案» 正文

《格律诗词》教案

[10-21 00:03:4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633

概要:格律诗词教案刘文霞教学目标:1、了解格律诗词的基本概念2、掌握格律诗词的写法3、提高校园诗词学习气氛,传承中国古代诗词的文化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格律诗词写作的基本技巧教学难点:会欣赏格律诗词并能够自己写作格律诗,让诗词文化进入校园课时安排:10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讲 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格律诗的押韵 一、诗的起源: 起源于人类为生存而奋斗的劳动,是鼓励人类向上的号角,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同时也孕育了诗歌文化二、诗的特点:具有格律范围,更为严谨‚意义含蓄,耐人寻味ƒ由四种不同的平仄句型构成三、诗的种类: 古体诗(古风):《木兰辞》、《琵琶行》、《长恨歌》 现代诗(白话诗):中国“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应运而生的 近体诗(格律诗,与唐、宋以前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五律(每句五个字):杜甫《春望》律诗(每首八句) 七律(每句七个字):鲁迅《自嘲》(分为首联、

《格律诗词》教案,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格律诗词教案

刘文霞

教学目标:

1、了解格律诗词的基本概念

2、掌握格律诗词的写法

3、提高校园诗词学习气氛,传承中国古代诗词的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并掌握格律诗词写作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

会欣赏格律诗词并能够自己写作格律诗,让诗词文化进入校园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讲     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格律诗的押韵       

一、诗的起源:

      起源于人类为生存而奋斗的劳动,是鼓励人类向上的号角,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同时也孕育了诗歌文化

二、诗的特点:

具有格律范围,更为严谨

‚意义含蓄,耐人寻味

ƒ由四种不同的平仄句型构成

三、诗的种类:

      

     古体诗(古风):《木兰辞》、《琵琶行》、《长恨歌》

      

     现代诗(白话诗):中国“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应运而生的

     

     近体诗(格律诗,与唐、宋以前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五律(每句五个字):杜甫《春望》

律诗(每首八句)         七律(每句七个字):鲁迅《自嘲》

(分为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           

 绝句(每首四句)       五绝(每句五个字):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七绝(每句七个字):杜甫《 客至》

四、格律诗的押韵

(一)韵

  什么是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押韵”,也叫“合辙”。

   所谓韵,大致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如:“东”、“同”、“隆”等的韵母都是“ong”,它们就都是同韵字。一般在诗词里,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如: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a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lai)

  

  这里的“苔”、“栽”、“来”的韵母都是“ai”。

 有些古诗词现在读起来不太合谐,是因为今古语音的变化。

  如: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e),

   白云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其中“斜”在古代读作“xia”(s读浊音),现在江浙一代仍是这种读音。

 

  古代人做诗词押韵是依照韵书的,称“xx格”,比如“江阳格”,就是指韵书里第二部“三江七阳”通用。“三江”,有“江缸窗邦降双泷舡撞腔……”等20字,“七阳”指“阳扬杨洋羊徉方忘望能……”等约230字。

  “官韵”(朝庭颁布的韵书)共十九部,从“一东”到“十七洽”分十七个分部。做诗词时必须按韵书要求入韵,不然就是“打油诗”了。

近体诗押韵部位是固定的。七言诗以首句押韵为正格,正格的七绝为三个韵,正格的七律为五个韵。七言诗以首句不压韵为别格,别格七绝为两个韵,别格七绝为四个韵。

五言诗与七言诗相反,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别格。正格五绝两个韵,五律四个韵。别格五绝三个韵,五律五个韵。

 

 

第二讲     格律诗歌的平仄构成和运用

 

一、平仄

1、什么是平仄:平仄是根据传统的四声分类,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的总称。简称平、上、去、入。

              平声:平声

四声 :       仄声  :上声、去声、 入声         根据字音的高低长短而定

             

 

2、现代语也有四个声调,但跟古代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四声是:

  ①平声:分阴平和阳平,“阳平”类似于现代汉语里的“一声”,“阳平”类似于现代汉语里的“二声”;

  ②上声:一部分已变为去声。上声接近于现代的“三声”;

  ③去声: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四声”

  ④入声:“入声”音现代官方语言中已没有,但民间如江浙、福建、山西、内蒙等地还有保留。可以想象一下天津人自己发“天津”的“天”字那种音。山东及辽南地区民间发“门”、“年”、“油”等音时,入声音比较典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格律诗词》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