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校本教材——诗歌部分(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正文

校本教材——诗歌部分(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10-21 00:03:4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140

概要:子夜吴歌 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解释】 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敲打。 玉门关:指对玉门关征人的思念之情。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塞的敌人。 良人:指丈夫。 罢:结束。 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敲打。 玉门关:指对玉门关征人的思念之情。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塞的敌人。 良人:指丈夫。 罢:结束。【翻译】长安城一片月色,千家万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秋风吹不尽的,总是思念玉门关的情思。什么时候才能扫平胡虏,亲人可以停止远征。【赏析】本诗描写思妇对征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先景语后情语,情景始终交融。前四句里,秋月、秋声、秋风织成浑然而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后两句直表思妇心声,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自然清新,意味深长。客中作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诗文解释】兰陵的美酒散发出醇浓的郁金香味,用晶莹的玉碗盛来,闪烁着琥珀般的光彩。主人殷勤劝酒,客人尽情欢醉,不觉忘记

校本教材——诗歌部分(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解释】    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敲打。

    玉门关:指对玉门关征人的思念之情。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塞的敌人。

    良人:指丈夫。

    罢:结束。

  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敲打。

    玉门关:指对玉门关征人的思念之情。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塞的敌人。

    良人:指丈夫。

    罢:结束。

【翻译】长安城一片月色,千家万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秋风吹不尽的,总是思念玉门关的情思。什么时候才能扫平胡虏,亲人可以停止远征。

【赏析】  本诗描写思妇对征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先景语后情语,情景始终交融。前四句里,秋月、秋声、秋风织成浑然而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后两句直表思妇心声,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自然清新,意味深长。

客中作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诗文解释】

  兰陵的美酒散发出醇浓的郁金香味,用晶莹的玉碗盛来,闪烁着琥珀般的光彩。主人殷勤劝酒,客人尽情欢醉,不觉忘记自己身在异乡为客了。

 【词语解释】

    兰陵:在今山东枣庄。

    郁金香:一种香草。古人用以浸酒,浸后酒色金黄。

    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赏析】

  李白于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本诗作于东鲁兰陵,以兰陵为“客中”,可见为开元年间的作品。在繁荣的社会背景中,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的河山景致,在他的心中都充满了美丽。这首诗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盛唐的繁荣景象。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②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③,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④未收兵。

译文: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月还是故乡的明。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不停息。

注释:

1.舍弟: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鼓声。断人行:战争期间夜里禁止行人,如后世所谓"戒严"。

3.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4.况乃:何况是,未收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鉴赏: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杜甫有四个弟弟:颖、观、丰、占,这时只有杜占随着地,其他三个散居在山东、河南。这首持抒发了诗人对诸弟及家乡的怀念。感叹由于战乱而造成的兄弟离散,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月是故乡明"句,颇道人之思亲恋乡之意,是咏月思乡的千古名句。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背景: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刘氏父子的耿耿忠心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杜甫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赏析:首联中,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 “丞相”给人非常亲切的感觉。 “寻”表明是专程来访,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校本教材——诗歌部分(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