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校本教材——诗歌部分(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正文

校本教材——诗歌部分(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10-21 00:03:4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140

概要:颔联:“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这颔联两句,由远写到近,写丞相祠堂的内景。写出了草深,树茂,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颈链: “三顾”,指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 “频烦”,多次地烦劳。 “天下计”,是指诸葛亮所制定的联吴抗曹、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两句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尾联: “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伐魏,六出祁山的事。 “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题都城南庄 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赏析: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 “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

校本教材——诗歌部分(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颔联:“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这颔联两句,由远写到近,写丞相祠堂的内景。写出了草深,树茂,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

颈链: “三顾”,指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 “频烦”,多次地烦劳。 “天下计”,是指诸葛亮所制定的联吴抗曹、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两句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尾联: “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伐魏,六出祁山的事。 “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赏析: 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 “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激发起读者许多美丽想象。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含有无限怅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背景:诗人此时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远离京都和家园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而行之人,因而不免感伤。但远行之人又想安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这样朴素而又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实无华的叙述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

【注释】

1、此诗于天宝八载(749)诗人赴安西途中。

2.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3.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4.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5.凭:托

6.传语:捎口信.

7.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流使得两袖湿漉漉。途中与君马上相遇,想与家一封信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①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②夫婿觅封侯。

【注释】  ①凝妆:盛妆。  ②悔教:悔使。

【简析】  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溢于诗外。

          赠别二首(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这一首抒写诗人留恋惜别心情的诗歌。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这种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流泪了。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赏析: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陈陶的《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后两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②事,语罢暮天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校本教材——诗歌部分(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