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北师大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教学设计» 正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教学设计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911

概要:花之君子者也。”这一句话中,“予谓”是什么意思?请说出“予谓”后面的宾语的修辞效果?明确:“予谓”是我认为的意思,用以表明作者的观点。“予谓”后面的宾语又一次在类比中,本段将爱莲的观念加以拓展,三者并列(排比),成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结构,比单独说“莲是花之君子”要有力得多。结构功能大于要素之和。问题二:“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菊之爱,是隐者之爱,没有什么人继承;莲之爱,是君子之爱,当代也没有什么人认同;只有牡丹之爱,是富贵者之爱,所以十分流行。意思就是牡丹所象征的富贵,成为流俗;而隐逸和君子,则为世俗所冷落。三、布置作业。(1)作者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2)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3)阅读“阅读练习”四,按要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第二课时一、从检查作业导入课文的学习。第一题1.指名学生回答。2.请其他学生对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见。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意见。参考意见:作者为什么说“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教学设计,标签:北师大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花之君子者也。”这一句话中,“予谓”是什么意思?请说出“予谓”后面的宾语的修辞效果?

明确:“予谓”是我认为的意思,用以表明作者的观点。“予谓”后面的宾语又一次在类比中,本段将爱莲的观念加以拓展,三者并列(排比),成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结构,比单独说“莲是花之君子”要有力得多。结构功能大于要素之和。

问题二:“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

菊之爱,是隐者之爱,没有什么人继承;莲之爱,是君子之爱,当代也没有什么人认同;只有牡丹之爱,是富贵者之爱,所以十分流行。意思就是牡丹所象征的富贵,成为流俗;而隐逸君子,则为世俗所冷落。

三、布置作业。

(1)作者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2)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3)阅读“阅读练习”四,按要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从检查作业导入课文的学习。

第一题

1.指名学生回答。

2.请其他学生对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意见。

参考意见:作者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是从莲与君子的相似之处着笔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第二题

1.指名学生回答。

2.请其他学生对同学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提出自己的意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意见。

参考意见:文章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的用意,是用以映衬莲花,并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通过以上二个问题,学生基本掌握得了文章的意思。接下来再提二个问题供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探究。

(1)这一篇文章的主旨是写莲花还是写作者自己,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请说出你的理解。

(2)作者对莲花的歌颂,从现实的角度上说还有意义吗?请说出你的意见。

解答步骤如前。

[参考意见]

(1)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自己的君子之志,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作者激赏莲花,在于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这种对花中君子的赞美,正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追求和想往。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现实世界里,他依然能够使人勉励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在高洁的精神王国,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哪怕象牡丹般的绚烂,最终仍要归于平淡,人格、气节、精神的完善与丰富,才是自身修养的最高追求。

第三题。

1.请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作文。

2.请各小组把大家认为比较好的作文在课堂上宣读。

3.把小组认为好的理由说出来。

4.其他各组进行评价。

5.教师说出自己的意见。

二、相关资料

参考译文:

水上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单单爱菊花;从李氏的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很爱牡丹;我单单爱莲花从污泥中生出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妖艳,花茎中间空,外部直,不长藤蔓,不分枝,香气传得越远越显清幽,端庄洁净地挺立着。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好菊花的,在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爱好莲花的,像我一样的还有谁?爱好牡丹的,当然多得很了!

三、“阅读练习·探究”解答

第一题

作者认为君子应该像莲花那样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简言之即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文末的感叹是说,像陶潜那样真正的隐士已很少见,像自己那样向往君子的人不知有谁?而仰慕富贵的人却多了起来;作者感叹的字里行间就是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希望更多的人同他那样,做一个向往君子的人。

详见主编导读,参见参考资料。

第二题

1.多 2.洗/妖艳3.越发,更 4.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第三题(略)

第四题(略)

10 

[教学要点]

1.体会本文的立意特点。

2.掌握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些多义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北师大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