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因果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这类复句两个分句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常用“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为(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关联词语。前一分句如果用“因为”,后一分句就不能用“因此”“因而”,以免字面重复。例如:(1) 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浪费时间就是耗费生命。(2) 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1) 是“前因后果”:前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后一个分句说明结果;(2) 是“前果后因”:前一个分句说明情况,后一个分句补充说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另一种是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个分句表示由这个依据或前提推出的结论。一般用“既然……,就……”等关联词语来表示。例如:既然懂得了时间的可贵,就应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假设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假若”、“倘
语法修辞材料,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因果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这类复句两个分句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常用“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为(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关联词语。前一分句如果用“因为”,后一分句就不能用“因此”“因而”,以免字面重复。例如:
(1) 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浪费时间就是耗费生命。
(2) 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1) 是“前因后果”:前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后一个分句说明结果;(2) 是“前果后因”:前一个分句说明情况,后一个分句补充说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另一种是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个分句表示由这个依据或前提推出的结论。一般用“既然……,就……”等关联词语来表示。例如:
既然懂得了时间的可贵,就应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假若”、“倘使”、“要是”等,它们常和副词“就”“便”等配合使用。例如:
(1) 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2)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3)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还有一种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某种情况,并先退让一步,承认它为事实,后一个分句说出一个跟假设的情况不相应的结果。常用“即使(纵然、哪怕、就算)……,也……”的格式。例如:
即使工作再困难些,他也不会退缩的。
条件复句一般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只有”“除非”等。它们常和副词“就”、“便”、“才”等配合使用。例如:
(1) 只有靠自己观察,才能知道实际的情形。
(2) 除非身体实在支持不住,他才会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还有一种条件复句,结果是不以条件为转移的,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常用“无论(不管、不论)——,都——”等关联词语表示。例如:
(1)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2) 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要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
(3)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时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重点、难点精析。
一、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分?
判断的标准主要有如下几条:
(一)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否则就是复句。例:
(1) 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这个句子第二个逗号之后部分已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不能据此认为全句是复句。仔细分析,后面这一部分是作“知道”的宾语,讲述“知道”的内容,所以全句应是单句。值得一提的是,不能因为句子长就认为它就是复句,而仍应作具体的分析才行。
(2)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仍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此句猛一看,很像是并列复句,但仔细分析,“态度”之前的部分作后面部分的主语,即主干为“习惯,态度留有印象”。所以这个句子仍为单句。
(二)一个主语若有好几个谓语,谓语之间用顿号隔开或无标点,则为单句;若用逗号隔开,则为复句。例:
(1) 母亲又送我一句格言,告诉了我一个真理。
主语“母亲”后跟两个谓语,且用逗号隔开,所以是复句。
(2) 小明在房间里又唱又跳。(单句)
(三)关联词语连接的若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只要有一处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若连接的全是分句,则是复句。例:
(1)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词,因此此句是单句。
(2) 只有我们去实践了,才能够检验这条理论是否正确。
“只有…才…”连接的都是单句(分句),所以此句为复句。
二、并列、递进、承接、选择的关系复句如何判断?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句中的关联词语。值得注意的是关联词语有时成对使用,有时却只用一半。另外有的句子没有关联词语,可试着加入,再据此来作判断。例:
(1) 他做了,还不如不去做。
关联词只用了一半,属选择复句。
(2) 他学日语,学英语?
无关联词语,可加入“是…还是…”或“不是…就是…”,可见是选择复句。
第六章 二重复句
先读下边几个句子:
(1) “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
(2) 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当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
(3)有,所以是“属实”,但是数目不对,所以是“基本”属实 ?
(1) 是有两个分句组成的复句,表示转折关系,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2) 是有四个分句组成的复句,各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结构上也只有一个层次。(3)则不同,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它的前两个分句和后两个分句又都表示因果关系,这样,整个句子在结构上形成了两个层次。像这样在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叫二重复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