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语法修辞材料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568

概要:②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③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④她又在衣带里摸了〈半天〉。注意:补语和宾语的区别在于:1.补语、宾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同。补语与谓语之间是补充说明关系,回答“怎么样”的问题;谓语与宾语之间是支配关系,回答“什么”的问题。2.短语作宾语时,谓语和宾语之间不能出现结构助词“得”,而短语作补语时,谓语和补语之间必须出现结构助词“得”(表示否定的可能的补语例外)。3.宾语有时可以移至谓语前,构成“把”字句。补语的位置比较固定,只能出现在谓语后面。(五)定语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制事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一般用符号“( )”表示。如:(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六)状语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一般用符号“[ ]”表示。如:画眉[在树林边婉转] 地歌唱。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他们[轻飘飘] 地浮在水上。注意:定

语法修辞材料,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②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③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

④她又在衣带里摸了〈半天〉。

注意:补语和宾语的区别在于:

1.补语、宾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同。补语与谓语之间是补充说明关系,回答“怎么样”的问题;谓语与宾语之间是支配关系,回答“什么”的问题。

2.短语作宾语时,谓语和宾语之间不能出现结构助词“得”,而短语作补语时,谓语和补语之间必须出现结构助词“得”(表示否定的可能的补语例外)。

3.宾语有时可以移至谓语前,构成“把”字句。补语的位置比较固定,只能出现在谓语后面。

(五)定语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制事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一般用符号“(  )”表示。如: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

(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

(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六)状语

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一般用符号“[  ]”表示。如: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 地歌唱。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他们[轻飘飘] 地浮在水上。

注意:定语和状语都是偏正结构中心语的修饰性成分,一般来说,主语和宾语中心语前面的修饰成分是定语,谓语中心语前面的修饰成分是状语。

句子成分分析,一般先找出主语、谓语和宾语,再找出补语、定语和状语。用符号表示示例如下:

1.(王明阳)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人读书)的头脑

2. [立春过后],大地[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四、句子主干

句子的主干就是把句子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句子主干一般由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中心语组成。例如:

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这是个主谓句。主语是由偏正短语“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组成,包含中心语“途径”和定语“寻求真理的”、“唯一”;谓语的中心语是“是”,宾语是由偏正短语“对事物客观的探索”充当,包含宾语中心语“探索”和定语“对事物”、“客观的”两个。压缩后,只保留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中心语就是“途径是探索”。

注意,一个句子中,如果谓语中心语前面有否定词(“不”“没有”等),要把否定词留在主干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如: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这个句子中“没有”要保留在主干中,即该句的主干是“雨没有变过雪花”。否则“雨变过雪花”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

五、使用句子要注意的问题

(一)成分搭配要合理

在一个句子里,各个成分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意义的搭配。句子成分的意义搭配,既要符合事理,又要符合语言习惯,否则就会造成搭配不当,如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动词和宾语不搭配等。例如:

自从妈妈给他买了游戏机,明明的学习明显下降了。

 “下降”是就高度或数量说的,“学习”无所谓高低多少,所以不能说“下降”。

 (1)十年的教学生涯使她积蓄了相当多的教学经验。

 (2)大哥哥、大姐姐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些新入学的小弟弟、小妹妹和我们的行李。

(1)中“积蓄”的一般是钱财、力量,“经验”一般说“积累”。 (2)中“小弟弟、小妹妹”可以“接待”,“行李”怎么能“接待”呢?

(二)句子结构要完整

一个正确的句子,在结构上必须是完整的。所谓完整,不是说每个句子都必须有主、谓、宾、定、状、补,而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应有的成分不能欠缺或残缺,否则会影响意思的表达。例如:

(1)从他上学的那天起,就对语文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2)对于高考生落榜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1)能作主语的“他”放在了“从”的后边,使全句失去了主语。(2)介词“对于”误用,也使全句缺少主语。

再如:

(1)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

(2)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1)的主干是“人民努力”,“努力”干什么,没有说完,使得全句缺少谓语中心语。

(2)错把“接受”的宾语“义务教育”当成了整个句子的宾语,使得全句缺少宾语中心语。

(三)语序要合理

语序就是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合理常常表现在并列词语、多项定语和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上。例如: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语法修辞材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