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夸张有夸大的夸张和缩小的夸张两种。扩大的夸张,也就是把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故意往大、多、快、高、强等方面说。例如: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在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先说皇帝什么都不关心,只关心他的衣服,然后用一个极度的夸张——“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言“换衣服”之多,把皇帝的特点强调到极致。毛泽东在他的《十六字令》中歌颂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不是直接写战士,而是用山势之高加以衬托,用的也是扩大夸张。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高天三尺三。在人们的心目中,天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的。作者巧妙的利用的这种心理,用战士们登上高山,天距离山之近而故意言过其实,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缩小的夸张,就是把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故意往低、小、短、轻、弱等方面说。例如:雕刻家一边研究,一边想象,石象的模型在他心里渐渐完成了。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面目应该怎样,细到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考虑石
语法修辞材料,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夸张有夸大的夸张和缩小的夸张两种。
扩大的夸张,也就是把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故意往大、多、快、高、强等方面说。例如: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在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先说皇帝什么都不关心,只关心他的衣服,然后用一个极度的夸张——“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言“换衣服”之多,把皇帝的特点强调到极致。
毛泽东在他的《十六字令》中歌颂红军战士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不是直接写战士,而是用山势之高加以衬托,用的也是扩大夸张。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高天三尺三。
在人们的心目中,天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的。作者巧妙的利用的这种心理,用战士们登上高山,天距离山之近而故意言过其实,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缩小的夸张,就是把事物的形象、性质、状态、特征、程度等,故意往低、小、短、轻、弱等方面说。例如:
雕刻家一边研究,一边想象,石象的模型在他心里渐渐完成了。石像的整个姿态应该怎样,面目应该怎样,细到头发应该怎样,他都想好了。
考虑石像的模样,“小到一个手指头”“细到一根头发”都考虑到了,作者用这样的夸张,正强调了雕刻家思考的细致、周密,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事物的出现有先后顺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是先出现的,或者是同时出现的,这也是一种夸张,我们叫它超前夸张。
比如我们说一个姑娘很害羞,常常说“她还没说话脸就红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又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写“我”的父亲去向船长打听那个人是不是自己弟弟的时候,这样写道:
船长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
本来应该是听完后才动声色,作者却说成“早已煞白”,表现了我父亲极度失望、极度害怕的心理。
夸张常和比喻结合在一起用,通过比喻夸大事实,起到强调的作用。
例如: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
夸张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非常多见,像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三千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等,用的都是夸张。有些成语也包含夸张的意思,如“挥汗如雨”“目不转睛”“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千钧一发”等。
运用夸张手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夸张允许言过其实,但必须要有依据。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对人或事物的特征要进行合情合理的渲染。否则,夸张就失去了真实感。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曾讲:说“燕山雪花大如席”,夸张就真实,因为那里下雪;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因为广州一年四季或温暖或炎热,根本不下雪。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夸张”,说话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如:说“白发三千丈”,这是明显的夸张;但如果说“白发三尺长”,这就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了。
3.运用夸张要力求新颖。
第八章 应用文
通 知
通知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组织对所属成员传达信息或布置工作常用的应用文。同级单位之间有什么事情需要互相告诉,有什么活动需要请有关方面参加,也可以发通知。
通知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一种是由文种“通知”作标题。
二、正文。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开头主要交代通知缘由、根据;主体说明通知事项;结尾提出执行要求。在写正文之前,要在标题之下、正文之上顶格写出被通知对象的名称,在名称后加冒号,或将名称以“抄送”形式写于最后一页的最下方。
三、落款。写出发文机关名称和发文时间。如已在标题中写了机关名称和时间,这里可以省略不写。
通知的一般写法:
一、第一行中间写“通知”两字,也可根据情况写“紧急通知”“重要通知”“××(单位)关于×××的通知”等。
二、通知对象的名称,一般写在正文内容的前头,顶格写,下加冒号。也可先写正文内容,然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起一行顶格写被通知者的称呼。在日常简单的通知中,正文内容已明确了通知的对象,那么,开头或末尾的对象名称也可省略。
三、具体内容一般写在通知对象的名称下面,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写。如前面无通知对象的名称,就在标题下面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通知内容。内容较多的可分条写。
四、发出单位和时间分两行写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单位名称在上行,日期在下行。有的还要加盖公章。
启 事
启事是一种公告性的应用文。单位或个人,凡有事情要作公开说明以求大家协助的,都可写成启事公布出来,或者登在报刊上。
启事一般分三部分:
一、标题。在第一行中间用比正文大的字写上文种“启事”或说明事项内容和文种,如“招生启事”、“征稿启事”、“招聘中学教师启事”等。还有一种写明启事单位名称加内容、文种,如“北京显像管厂聘请法律顾问启事”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