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语法修辞材料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568

概要:2.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正反对立的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相反或相对,这就是反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用一个工整的反对,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我国古代诗文里很早就运用了对偶这种修辞格。例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对偶非常严格,不仅字数相等,结构相对,而且同一句中词与词之间平仄变化相应,上下句之间相对的词语词性相同。现代文章对对偶的要求就比较宽了。运用对偶时,需要注意的是:表达形式要为思想内容服务,不能单纯追求语言形式对仗工整。一句话便可以说清楚的,就不要硬对成两句;几句话才能说清楚的,又不能强缩成上、下两联。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叫反复。如: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强占”“租借”,这些词语的反复使用,强调了帝国主义的蛮横霸道,突出了中华民族在那个年代任人宰割的悲

语法修辞材料,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2.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可以从正反对立的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相反或相对,这就是反对。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两句用一个工整的反对,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我国古代诗文里很早就运用了对偶这种修辞格。例如: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些对偶非常严格,不仅字数相等,结构相对,而且同一句中词与词之间平仄变化相应,上下句之间相对的词语词性相同。现代文章对对偶的要求就比较宽了。

运用对偶时,需要注意的是:表达形式要为思想内容服务,不能单纯追求语言形式对仗工整。一句话便可以说清楚的,就不要硬对成两句;几句话才能说清楚的,又不能强缩成上、下两联。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叫反复。如: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强占”“租借”,这些词语的反复使用,强调了帝国主义的蛮横霸道,突出了中华民族在那个年代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

按照反复使用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反复可以连接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这就是连续反复。例如:

(1)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遮天空

(2)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第一句连续使用“中国男儿”,第二例连续说“多谢”,用的都是连续反复。

2.反复也可以在接连使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隔有其他的词语或句子,这就是间隔反复。例如: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反复说某某东西来了,强调了“碎石、沙砾、泥土”所遭受的行为。

应该注意的是:

1.间隔反复有时和排比、反问等修辞结合在一起使用。例如: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作者通过句式的反复和排比,从不同方面有力地强调了邓稼先的能力和胆识。

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照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

作者通过句式的反复和反问,强调了秋魂在果实成熟中的作用。

2.运用反复手法需要强调的是:

①运用反复,必须要适合表情达意的需要。反复不是“重复”,不必要的反复,会使文章语言啰嗦、累赘;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一味采用反复的形式,会让人厌烦。                          

②必须要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进行反复,不是随便重复某些语句都可以的。

反问

反问就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反问,也叫反诘、诘问。这种方法,是为强调某一观念或结论的正确,故意以反问的形式把本意托出,使读者从句中找到答案。反问的目的在于引起读者注意。例如: 

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画线的句子好像是疑问,其实并不是真的在问,不需要别人回答,因为双喜知道八叔的船已经回来了,用这种疑问的形式只是出于修辞的需要,目的是提醒周围人注意。

运用反问,常用“何”、“岂”、“怎”、“难道”、“哪得”之类的词语。如: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按照反问使用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反问可以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例如:

(1)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2)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3)即使是进行曲、谐谑曲,当这个歌曲被你学会装进你的头脑,当一切都时过境迁的时候,记忆中的进行曲不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的越来越温柔吗?即使是最激越、最欢快的歌曲,一个人唱起来,不也有点寂寞吗?

(1)用“不就是”这一否定的形式反问,表达“这就是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滚石乐””这一肯定的意思;(2)用否定的“怎么会不喜欢”“怎么会不愿意”反问,表达肯定的“非常喜欢”“非常愿意”的意思;(3)用否定的“不是……吗”反问,表达肯定的“会变得越来越温柔”“也有点寂寞”的意思。

2.反问也可以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例如:

(1)昨天不是说的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2)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自己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1)通过否定的反问,突出强调了“我”能够料理自己,比直接说表达的感情更强烈;(2)通过肯定的反问,强调了没有摆渡是不行的,比直说意思表达的更强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语法修辞材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