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鉴赏问答】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答】揭示了战乱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了双重的灾祸,表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解题指要】这首诗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可从尾联中的“征求”和“戎马”两个词中悟出,而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精神,只要品读一番,便能体会得到。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答】先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实属“多事”,再说寡妇对吴郎在堂前围起篱笆产生了误解,但骨子里却是批判他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贴穷人。【解题指要】这首律诗措辞非常委婉是解答时必须考虑到的,抓住中间两联,仔细体会,小心求证,自可得胜回朝。春行即兴 李 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释】①即兴: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乘兴而作。②宜阳:古县名,唐时改称福昌,在今河南省宜阳县附近。唐代最大的行宫(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连昌宫是一座天然公园,皇帝和妃子及王子王孙常来此。安史之乱后破败不堪。【鉴赏问答】①这首绝句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颇似
[推荐]唐诗鉴赏问答集锦,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鉴赏问答】
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答】揭示了战乱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了双重的灾祸,表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解题指要】这首诗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可从尾联中的“征求”和“戎马”两个词中悟出,而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精神,只要品读一番,便能体会得到。
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先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实属“多事”,再说寡妇对吴郎在堂前围起篱笆产生了误解,但骨子里却是批判他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贴穷人。
【解题指要】这首律诗措辞非常委婉是解答时必须考虑到的,抓住中间两联,仔细体会,小心求证,自可得胜回朝。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
①即兴: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乘兴而作。②宜阳:古县名,唐时改称福昌,在今河南省宜阳县附近。唐代最大的行宫(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连昌宫是一座天然公园,皇帝和妃子及王子王孙常来此。安史之乱后破败不堪。
【鉴赏问答】
①这首绝句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颇似,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主要通过什么来表现?
【答】抒发兴亡盛衰的感慨,主要是以写景来表现。
【解题指要】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算是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温故要能知新。因全诗都是写景,怎么表现也就不成问题了。
②从“花自落”和“鸟空啼”中分别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有着怎样的心情?
【答】从“花自落”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无限的惆怅。从“鸟空啼”中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盛衰之慨。
【解题指要】在怀古诗的写作中,景与情合,是创作的基本规律,据此回答即可,但还要抓住“自”与“空”这两个关键字,前面已经谈到虚字不虚的问题,用在这里也是可以的。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哓。
【注释】
①武威:即凉州。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的属官。碛西:沙漠之西,这里指安西。②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③都护:都护府的长官,边境的最高统帅,这里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行营:这里指都护的驻地。太白:星名,凌晨在东方出现,称为启明星,夜里在西边出现,称为长庚星。太白西:指西域一带遥远之地。
【鉴赏问答】
①这首诗写了刘都护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写出了刘都护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采用的是由近到远的描写方式。写出了刘都护枭雄无比,飞马前行的雄姿,表达了诗人对刘都护钦佩不已,由衷赞叹之情。
【解题指要】仔细研读,由近到远的描写方式不难看出,至于刘都护的形象可从一个“疾”来演绎,而诗人的的感情则可从行文的语气中悟出。
②“胡天哓”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胡天哓”用的是双关修辞手法,既指天亮,也指平定叛乱,给西北地区带来了光明。
【解题指要】懂得“胡天哓”中有双关修辞法是关键,因是边塞诗,克敌制胜自多不可少的内容,这就涉及到对不同题材的诗应采用不同方法来鉴赏的问题。
寄左省杜拾遗 岑 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释】
①左省:门下省。杜拾遗:杜甫,时任左拾遗。②联步:同步。丹陛:宫殿的红色台阶。分曹:分班。限紫微:相隔中书省。唐中书省多种紫微花。微,应是“薇”。③天仗:天子朝会的仪仗。惹:沾染。御香:宫殿上的香烟。④花落:指时为暮春时节。青云:喻高位。⑤圣朝:圣明之朝,臣子对朝廷的敬称。阙:通“缺”,过失,不完美。谏书:规劝皇帝的奏章。稀:少。
【鉴赏问答】
①诗人大唱“圣朝无阙事”的赞歌,并列举出“自觉谏书稀”的有力证据来加以证实,究竟想表现什么?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诗人巧用反语,寓贬于褒,反话正说,讽刺唐肃宗懦弱无能,束手无策,而且文过饰非,拒绝纳谏。
【解题指要】含蓄的表现方式有多种,反语也是其中的一种,反语往往可寓贬于褒,可增强语言的讽刺性和幽默感,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在解答诗词鉴赏问题时都用得上。
②诗人采用什么手法来写朝臣们上朝?在一本正经的描写中,隐藏着诗人怎样的态度?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诗人采用了寓谐于庄的手法。隐藏着诗人愤世疾俗和戏谑。这样写显得含蓄蕴藉,深藏不露,非常委婉。
【解题指要】寓庄于谐的表现手法较难看出,前两联把上朝这件事写得非常庄严肃穆,显得雅致、浑厚、庄重,但在一本正经的描写中,隐藏着诗人愤世疾俗和戏谑。凡不直接说出的,答以含蓄委婉,那是绝对错不了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上一篇:《春江花月夜》教案5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