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推荐]唐诗鉴赏问答集锦» 正文

[推荐]唐诗鉴赏问答集锦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诗宋词   阅读:68781

概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释】①雁门:秦汉时的郡名。“雁门太守行”原是乐府旧题,歌颂洛阳令王涣,与雁门太守行无关,后多用于表现征戍题材。②摧:摧毁,倒塌。甲:铠甲。③角:军中号角。燕脂:即胭脂,这里用来比喻鲜血。紫:紫色。传说秦筑长城土皆紫色,骨称紫塞。④易水,河名,在今河北易县。声不起:声音沉闷不响亮。⑤黄金台,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贤。玉龙:宝剑。【鉴赏问答】①这首诗的开头是名句,很有特色,试问它好在哪里?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答】诗人借景物描写渲染出战斗前的紧张气氛──那浓云黑压压的,似乎要将城池摧毁,让人喘不过气来,有先声夺人之妙。它超然而起,震撼人心,具有笼罩全篇的作用。【解题指要】宋代诗话家严羽说:“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好的起句就像爆竹一样,一下子就带动全篇,震撼读者,无论是创作者还是鉴赏者,都应懂得这一道理。②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诗中的景物描写起到什么作用?【答】这首诗的特点是以虚写实,诗中对行军和战斗场面的描写都是想象出来的。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渲染出一种战争的氛围,以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出神秘的意境。【解题指要】古人云:“

[推荐]唐诗鉴赏问答集锦,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释】

①雁门:秦汉时的郡名。“雁门太守行”原是乐府旧题,歌颂洛阳令王涣,与雁门太守行无关,后多用于表现征戍题材。②摧:摧毁,倒塌。甲:铠甲。③角:军中号角。燕脂:即胭脂,这里用来比喻鲜血。紫:紫色。传说秦筑长城土皆紫色,骨称紫塞。④易水,河名,在今河北易县。声不起:声音沉闷不响亮。⑤黄金台,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贤。玉龙:宝剑。

【鉴赏问答】

①这首诗的开头是名句,很有特色,试问它好在哪里?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诗人借景物描写渲染出战斗前的紧张气氛──那浓云黑压压的,似乎要将城池摧毁,让人喘不过气来,有先声夺人之妙。它超然而起,震撼人心,具有笼罩全篇的作用。

【解题指要】宋代诗话家严羽说:“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好的起句就像爆竹一样,一下子就带动全篇,震撼读者,无论是创作者还是鉴赏者,都应懂得这一道理。

②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诗中的景物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答】这首诗的特点是以虚写实,诗中对行军和战斗场面的描写都是想象出来的。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渲染出一种战争的氛围,以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出神秘的意境。

【解题指要】古人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这是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写得太虚不好,同样,写得太实也不好。虚实相间是最好的处理方法。而景物描写除了寓情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渲染气氛,表现意境,这一规律不能不知。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

①谢亭:又叫谢公亭,南齐谢兆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范云,后人因以“谢亭”为送别之处。②劳歌:《事文类聚》曰:“劳劳亭,送客处也。于此歌以送远,故谓之劳劳。”其故址在今南京市南。解行舟:解开系船的缆绳,马上开船。③西楼:即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鉴赏问答】

①这首绝句在写景和抒情上采用了什么手法?收到了怎样的效果?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采用反衬手法,景物描写色彩浓丽,所抒之情凄恻缠绵,充满了惆怅,充满了无奈。“以乐景写哀情”,自然是倍增其哀。

【解题指要】“红叶青山”是“乐景”,而别情则是“哀情”,反衬手法如能熟练掌握,回答这一问题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②诗中“满天风雨”的描写所起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较深入而具体的分析。

【答】与“红叶青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给人以一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异样感觉;凄黯之景正面衬托了诗人此时的迷惘之情,情景配搭默契,妙合无垠;使全诗手法不显单一,而富有变化。

【解题指要】这一道题涉及正衬手法,在诗词创作中也较常见。一首绝句中既用反衬,也用正衬,手法之变化不言而喻矣。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释】

①赴阙:去京城。驿楼:驿站之楼。②萧萧:风声。长亭:这里指驿楼。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或盛酒的器具。③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两山分处黄河南北。④关:指潼关。迥:远。河声:黄河的流水声。海:指黄海。⑤帝乡:指京都长安。犹自:依然是。渔樵:打鱼、砍柴,这里指隐居生活。

【鉴赏问答】

①中间两联对仗是这首五律的精华之所在。请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加以简要的分析。

【答】景物描写,气象壮阔,雄浑苍茫,笔力雄劲,有高屋建瓴之势;且富有动感,富有变化,富有气势,富有非同寻常的境界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解题指要】中间两联都是写景,首先要分清诗人写的是大景还是小景,再结合这首诗的风格,就能做出完整的回答。

②诗人以“犹自梦渔樵”作结给人以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一感觉?结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志趣?

【答】给人一以外的感觉。京城在望,明日就到,可诗人却不想升迁,反而想到要去过一种“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作者喜爱林泉的志趣。

【解题指要】苏轼的《赤壁赋》中有“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运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回答这一问题,也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Tag: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推荐]唐诗鉴赏问答集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