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①对比手法的运用在这首诗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请结合原诗仅就一点作简要的分析。【答】以“北阙”和“南山”形成极其强烈的对比,把朝廷不会选拔人才,使诗人“南辕北辙”的一腔幽愤郁塞强烈表现出来。【解题指要】在“北阙”和“南山”中所蕴含的比喻意,是答题的关键,至于诗人最终“南山归敝庐”的心情,那是很荣耀一揣测出来的。 ②这首诗的尾联极富韵味,很有特色,请作简要的分析。【答】尾联以景结情,诗人想象自己回到了故乡的情景,一派迷蒙寂静的境界衬托出内心的寂寞和空虚,清音有余,含不尽之意。【解题指要】“愁不寐”和“夜”、“虚”是解题时必须抓住的要领,而以景解情的作用已经反复说过,自有公式可循。送魏万之京 李 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释】①魏万:肃宗上元进士。是李颀的后辈。和李白很有交情。之:到。②游子:指魏万。离歌:离别的歌,一作“骊歌”。③不堪:不忍。况:况且。过(guō):经过。④关城:指潼关。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长安。砧声:捣衣声。向晚:傍晚。⑤
[推荐]唐诗鉴赏问答集锦,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答】以“北阙”和“南山”形成极其强烈的对比,把朝廷不会选拔人才,使诗人“南辕北辙”的一腔幽愤郁塞强烈表现出来。
【解题指要】在“北阙”和“南山”中所蕴含的比喻意,是答题的关键,至于诗人最终“南山归敝庐”的心情,那是很荣耀一揣测出来的。
②这首诗的尾联极富韵味,很有特色,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尾联以景结情,诗人想象自己回到了故乡的情景,一派迷蒙寂静的境界衬托出内心的寂寞和空虚,清音有余,含不尽之意。
【解题指要】“愁不寐”和“夜”、“虚”是解题时必须抓住的要领,而以景解情的作用已经反复说过,自有公式可循。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
①魏万:肃宗上元进士。是李颀的后辈。和李白很有交情。之:到。②游子:指魏万。离歌:离别的歌,一作“骊歌”。③不堪:不忍。况:况且。过(guō):经过。④关城:指潼关。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长安。砧声:捣衣声。向晚:傍晚。⑤莫见:不要看见。令:使。蹉跎:浪费时间。
【鉴赏问答】
①这首送别诗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融于一炉?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用鸿雁的悲鸣和山中的云雾衬托出别情,用潼关树林的秋色和宫苑中的捣衣声来隐含别情,不但含蓄,而且有味、有趣。
【解题指要】抓住中间两联是关键,在具体分析时,要点出能表达别情的关键字眼。而以景抒情的作用是不但含蓄,而且有味、有趣,是个规律。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勉励,这是诗的主旨,请作具体的分析。
【答】诗人谆谆叮嘱魏万不可沉湎于声色走马,浪费青春,而应抓紧时间,把握机遇,成就一番事业。
【解题指要】因为是送别后辈人,这就与送朋友不同,分析的语言也就有所区别,勉励、叮嘱等词语可以考虑用上。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释】
①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北流入镜湖。传说为西施浣纱处,故又称浣纱溪。②幽意:直风景优美所引起的兴致。偶:遇。③际夜:傍晚。南斗:星名。④潭烟:潭上的雾气。溶溶:广大的样子。⑤生事:生计。且:正。弥漫:渺茫。持竿叟:钓鱼翁。
【鉴赏问答】
①这首诗以“幽意”起,并以之笼罩全篇,诗人在表现“幽意”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诗人以晴朗的天宇中南斗等群星正在闪烁,闪烁的“南斗”反衬出溪景之“幽”。
【解题指要】只要“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中所隐含的反衬手法能够看出,解答起来就很容易了。
②这首诗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趣?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慨?
【答】表现了诗人临溪忘返,望峰息心的雅趣。抒发了人事无常,自己想退隐山林,做一个钓鱼翁的感慨,
【解题指要】回答这一问题要从立意上考虑,还要抓住点题之句,把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而“持竿叟”──钓鱼翁在诗词中多喻为隐逸者,应视为常识。
从 军 行(七)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
①大漠:大沙漠。辕门:军营的大门。古代作战,多用战车,扎营时常以战车首尾相接,围成栅栏,出入处车辕竖立相向作门,故称为辕门。②洮河:发源于甘肃省临潭县西倾山,经临洮县入黄河。吐谷浑:古代少数民族部族名,居于洮水西南一带。这里泛直敌军首领。
【鉴赏问答】
①这首诗是怎样描绘边疆将士浴血沙场,首战告捷,生擒敌首的英雄气概?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诗人没有直接描绘战争的场面,而是通过侧面的描写或渲染来表现,使全诗显得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解题指要】“红旗半卷出辕门”和“已报生擒吐谷浑”都属于侧面描写,理应看得出来。而侧面描写能使全诗显得含蓄蕴藉,回味无穷,可看作分析这类题的公式。
②这首诗描写了沙漠怎样的风光?景物的描写在这首边塞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上一篇:《春江花月夜》教案5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